
n. 情感过强
hyperaffectivity是一个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领域的专业术语,由前缀"hyper-"(过度)和词根"affectivity"(情感性)组成,指个体在情绪反应中表现出异常强烈或持久的特质。该现象常见于边缘型人格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表现为情绪波动幅度远超正常范围且持续时间长,例如突如其来的愤怒爆发或难以自控的哭泣。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临床观察,这种情感调节异常可能涉及杏仁核过度激活和前额叶皮层功能抑制的神经机制。患者在情绪触发事件后,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基线情绪水平。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研究显示,约68%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存在典型的hyperaffectivity表现,这种特质可能持续影响其社交功能和生活质量。
临床上需注意与正常的情绪波动进行区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精神卫生系的诊断标准强调,只有当情绪反应的强度、持续时间明显超过事件实际影响,且在至少两种不同情境中重复出现时,才具备病理学评估意义。认知行为疗法和辩证行为疗法被证实能有效改善此类症状,治疗重点在于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和现实检验能力。
"hyperaffectivity"是一个心理学或医学领域的专业术语,主要含义如下:
核心定义 指情绪反应亢进或情感过强的状态,表现为个体对外界刺激产生超出正常范围的情感反应。该词由前缀"hyper-"(过度)和"affectivity"(情感反应)构成。
临床应用 在糖尿病神经精神障碍研究中,该术语被用于对患者进行分类。200例糖尿病患者被分为hyperaffectivity组(情感过强组)和hypothymia组(情感淡漠组),研究者发现这两组患者的神经精神障碍发展与血糖控制存在相关性。
语言特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