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碎屑腐殖体
homodetrinite是煤岩学中用于描述镜质组显微组分的专业术语,属于腐殖体(huminite/vitrinite)的亚类结构。该术语源自国际煤岩学委员会(ICCP)对有机显微组分的分类体系,指代由植物组织经强烈凝胶化作用形成的均质化碎屑体,其形态特征表现为颗粒状或碎屑状结构,反射率介于同源的均质镜质体(telocollinite)与碎屑镜质体(detrovitrinite)之间。
在煤化作用过程中,homodetrinite的形成与泥炭沼泽的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高水位环境下,植物碎屑经过微生物降解和物理破碎后,通过胶体溶液的迁移再沉淀作用形成均质化碎屑。这种显微组分在焦化过程中表现出中等反应活性,其含量影响焦炭的气孔结构和机械强度。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T 15224)将其作为煤岩组成分析的重要参数之一,用于评估炼焦配煤的适配性。
参考来源:
“homodetrinite”可能是一个拼写错误或非常专业的术语。根据煤岩学领域的常见显微组分分类,推测您可能想查询的是“inertodetrinite”(碎屑惰质体)或“vitrodetrinite”(碎屑镜质体)。以下是相关解释:
碎屑惰质体(inertodetrinite)
属于惰质组显微组分,由植物组织的惰性碎屑颗粒(如丝质体、半丝质体的碎片)组成,常见于高煤阶煤中,反射率较高。
碎屑镜质体(vitrodetrinite)
属于镜质组显微组分,由镜质体碎片经凝胶化作用形成,颗粒形状不规则,反射率低于惰质组。
可能的混淆点
由于“homodetrinite”直接匹配的专业定义,请确认术语准确性或提供更多语境以便进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