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英语单词大全

homoaromaticity是什么意思,homoaromaticity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输入单词

常用词典

  • 同芳香性

  • 专业解析

    同芳香性(Homoaromaticity) 是芳香性概念的一种特殊延伸,指某些分子虽然不具备连续、环状的共轭π电子体系(即不符合经典芳香性的结构要求),却因特殊的空间排列或电子离域方式而表现出类似芳香性的稳定性和反应性特征。其核心在于体系中的离域电子跨越了一个或多个饱和原子(如亚甲基 -CH₂-),形成“跨环相互作用”,从而维持了4n+2的π电子离域特征。

    关键特征与解释

    1. 非经典离域路径

      经典芳香性要求原子共平面且形成连续的p轨道重叠环(如苯环)。同芳香性则发生在非平面的环系中,其离域路径因包含一个或多个sp³杂化原子而中断。然而,这些饱和原子通过空间或σ键的电子效应,允许π电子以非连续方式跨越这些位点,实现环状离域。例如,在降冰片二烯正离子(Norbornadienyl Cation)中,正电荷通过跨环相互作用在部分不饱和键上离域,形成稳定的同芳香体系。

    2. 4n+2电子规则适用

      同芳香体系仍需满足休克尔规则(4n+2个π电子)才能稳定存在。例如,环丙烯正离子(2π电子)是经典芳香体系,而1,3-二甲基环丙烯正离子因甲基取代破坏了共轭连续性,却仍通过跨环相互作用维持2π电子的离域,成为同芳香性的典型例子。

    3. 实验证据

      • NMR谱学特征:同芳香化合物常显示抗磁性环流,如¹H NMR中特定质子显著去屏蔽(高化学位移值)。
      • 能量稳定性:同芳香体系的能量低于其非芳香类似物,可通过计算化学(如NICS值)证实。
      • 动力学稳定性:某些同芳香中间体在反应中表现出异常长的寿命。

    历史背景与实例

    该概念由美国化学家Saul Winstein于1959年首次提出,用于解释降冰片二烯基正离子(C₇H₇⁺)的异常稳定性。后续研究发现其他体系如同芳香环丙烯正离子(如1,3-二甲基环丙烯正离子)和双同芳香体系(如双环[3.2.0]庚三烯双正离子)均符合此特性。

    数学表达(休克尔规则的同芳香扩展)

    同芳香体系的总π电子数 ( m ) 仍需满足: $$ m = 4n + 2 quad (n = 0, 1, 2, ldots) $$ 此规则适用于跨越饱和中心的离域路径,电子计数包含参与离域的所有p轨道电子。


    权威参考资料:

    1. IUPAC《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金皮书)对同芳香性的定义与分类标准。来源:IUPAC Gold Book
    2. Winstein, S. J. Am. Chem. Soc.1959, 81, 6523. 原始论文提出降冰片二烯基正离子的同芳香性。来源:DOI: 10.1021/ja01525a094
    3. Schleyer, P. v. R.; Maerker, C. Chem. Rev.1995, 95, 751. 综述同芳香性的理论与实验进展。来源:DOI: 10.1021/cr00005a013

    网络扩展资料

    homoaromaticity(同芳香性)是一个化学术语,用于描述某些非传统共轭结构的分子或离子表现出的芳香性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核心概念

    1. 基本含义
      homoaromaticity指分子或离子中,虽然缺乏完整的共轭π电子体系或平面环结构,但仍表现出类似芳香化合物的稳定性与电子离域现象。例如,环辛三烯正离子通过σ键的共轭实现电子离域,从而具备芳香性。

    2. 与经典芳香性的区别
      传统芳香性(如苯)需要平面环状结构、连续的共轭π电子(符合4n+2规则)。而homoaromaticity允许环中存在单键断裂或非平面结构,但通过部分共轭或离域仍满足芳香性特征。

    历史背景与机理

    典型例子

    1. 环辛三烯正离子
      其结构虽不满足完整共轭,但通过σ键的离域表现出显著的稳定性和芳香性特征。
    2. ***************衍生物
      某些衍生物的正离子通过跨环电子离域形成同芳香体系。

    应用与意义

    发音与翻译


    homoaromaticity是经典芳香性理论的延伸,强调电子离域可通过非传统方式实现,对理解复杂分子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分子案例,可参考有机化学文献或教材。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