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砷镁石
Hoernesite是一种含水的镁砷酸盐矿物,化学式为Mg₃(AsO₄)₂·8H₂O,属于单斜晶系。它最早由奥地利矿物学家Guido Stache于1878年在德国萨克森州的矿石矿床中发现,并以维也纳地质学家Moritz Hoernes的名字命名。
该矿物通常以纤维状或放射状集合体形式存在,颜色从无色到浅粉色、白色不等,莫氏硬度为2.5-3,比重约2.48。在紫外线下可能呈现弱荧光反应。其晶体结构由镁氧八面体和砷酸四面体通过共享氧原子连接形成层状结构,层间存在结晶水分子。
根据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的矿物分类系统,hoernesite被归类于砷酸盐矿物亚类。主要伴生矿物包括毒砂、菱镁矿和方解石。目前已知的典型产地包括德国Freiberg矿区、意大利撒丁岛的砷矿床,以及智利Atacama沙漠的氧化带。
在应用方面,hoernesite作为次生氧化矿物具有地质指示意义,可用于研究矿床氧化过程。其晶体结构特征为材料科学领域研究层状复合物提供了天然样本参考。
“Hoernesite”是一个矿物学术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砷镁石是一种含镁和砷的矿物,通常归类于砷酸盐矿物。其具体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需参考地质学或矿物学专业资料进一步确认。
主要用于地质学、矿物学领域,描述特定类型的矿石或岩石成分,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化学式或物理性质信息,建议查阅权威矿物学数据库(如Mindat.org)或相关学术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