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养性(动物从已经生成的有机物中汲取营养的性质)
heterotrophism(异养性)指生物体无法通过自身合成有机物来满足营养需求,必须从外部环境中摄取现成有机物质作为能量和营养来源的生命方式。该术语源自希腊语“hetero-”(意为“不同的”)和“troph”(意为“营养”),与“自养性”(autotrophism)相对立。
能量与碳源依赖
异养生物无法像自养生物(如植物)那样利用光能或无机化学反应(化能合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它们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通过摄食、吸收或寄生等方式获取碳源和能量。例如,动物通过消化食物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真菌通过菌丝分泌酶分解环境中的有机物。
营养获取方式分类
这些方式体现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角色。
异养性是地球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础环节。在食物链中,异养生物作为消费者或分解者,将自养生物固定的能量逐级传递,驱动碳、氮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进化角度看,异养策略的出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分化,例如动物消化系统的适应性演化(如反刍动物的多胃室结构)即为对异养生活的特化。
权威参考来源:
Heterotrophism(异养性)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生物体无法通过自身合成有机物,必须依赖外界现成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来源的生存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核心概念
Heterotrophism源自希腊语“hetero-”(意为“其他”)和“troph”(意为“营养”),指生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或有机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例如,动物、真菌及大多数细菌属于异养生物。
发音与词性变化
与自养(Autotrophism)的对比
自养生物(如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自行制造有机物,而异养生物需直接或间接依赖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生存。
应用与实例
相关术语辨析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生物类群或生态学中的异养作用,可参考生物学教材或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