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肾炎
hepatonephritis 是由肝脏(hepat-)和肾脏(nephro-)同时发生炎症(-itis)的医学术语,属于复合型感染或免疫性疾病。该词在临床中较少单独使用,更多用于描述特定病理状态下两种器官的并发炎症反应。
词源与定义
"hepato-"来源于希腊语"hēpar"(肝脏),"nephro-"源自希腊语"nephros"(肾脏),"-itis"为炎症后缀。因此字面含义为"肝肾联合炎症",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败血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的多器官损伤。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同时出现黄疸(肝脏损伤标志)、尿量减少及血肌酐升高(肾功能异常)。《默克诊疗手册》指出,这类双重炎症常伴随发热、腹痛和代谢性酸中毒。
诊断与治疗
需通过肝功能检测(ALT/AST升高)、肾脏超声和尿常规综合判断。治疗以抗感染药物(如广谱抗生素)为主,重症患者可能需血液透析联合保肝治疗。约翰·霍普金斯医院2023年发布的《多器官衰竭管理指南》强调早期支持性治疗的重要性。
学术背景
该术语更多见于20世纪医学文献,现代临床更倾向使用具体诊断名称。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收录的文献显示,近十年仅有7篇论文直接使用此术语,主要涉及热带医学领域研究。
"hepatonephritis" 是一个医学术语,由希腊语词根组成:
该词在临床实践中多用于描述某些感染或系统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导致的肝、肾联合病变。例如:
需注意,此术语并非独立诊断名称,实际临床更倾向分别描述肝、肾的具体病理状态(如肝炎+肾炎),因此现代医学文献中已较少直接使用该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