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hiːlɪ'ɒmɪtə/ 美:/',hili'ɑmɪtər/
n. 太阳仪
heliometer(中文可译为“量日仪”或“太阳仪”)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精确测量太阳视直径或天体之间微小角距离的天文仪器。其核心功能在于高精度地测量角度,尤其适用于测量太阳的角直径变化(例如因地球公转轨道偏心引起的周年变化)或测定双星之间的角距离。
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heliometer 的关键部件是一个被精确切割成两半的物镜。这两半透镜可以沿切割线方向彼此相对移动。观测时,将太阳(或目标双星)的像通过仪器分成两个半像。通过精密机械装置(如测微螺旋)移动其中一半透镜,使一个半像的边缘与另一个半像的边缘精确重合。移动的距离经过校准,可以直接转换为角度值。这种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光学原理,将难以直接测量的微小角度转化为透镜的线性位移进行测量,从而实现了极高的角度分辨率(可达角秒级别)。
历史背景与应用: heliometer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天文观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由英国仪器匠杰西·拉姆斯登于18世纪后期发明,并在19世纪被天文学家如弗里德里希·威廉·贝塞尔等广泛用于测量恒星视差(从而确定恒星距离)、双星间距以及太阳的精确直径。例如,利用heliometer,天文学家首次成功测量了天鹅座61星的视差。尽管现代天文学中更先进的技术(如空间望远镜和干涉测量)已很大程度上取代了heliometer,但它在天体测量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早期精确天体测量奠定了基础。
权威参考来源: 关于heliometer的详细技术描述和历史应用,可参考以下权威机构或百科全书:
heliometer 是一个天文学和光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定义
heliometer 指一种用于测量天体(如太阳或恒星)之间角距离的精密仪器,中文常译为“太阳仪”或“测日仪”。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分光镜或双像系统,将目标天体的影像分离并测量其角度差。
用途扩展
尽管名称中包含“太阳”(helio-),但它不仅限于测量太阳,还可用于观测双星或遥远恒星的角距。例如,历史上曾用它测定日地距离(天文单位)或恒星视差。
词源与构成
该词由希腊语词根 helios(太阳)和 meter(测量仪器)组合而成,字面意为“测量太阳的仪器”。
发音与词性
相关术语
在专业文献中,可能与 heliostat(定日镜)、spectroheliometer(太阳分光仪)等仪器关联使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工作原理或历史应用案例,建议参考天文学工具类文献或权威词典的扩展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