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hævɪldɑː/ 美:/''hævɪldɑr/
n. 陆军士官长
Havildar是南亚地区军事体系中的一个传统军衔,源自波斯语"hawāladār",意为"负责人"或"管理者"。该词最早可追溯至16世纪莫卧儿帝国时期,用于指代负责管理财务或后勤的官员。在近代军事体系中,havildar特指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等国陆军中的非委任军官军衔,其职责介于士兵与军官之间。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记载,该军衔在18世纪被英国东印度公司军队正式采用,成为印度本土士兵能达到的最高军衔,对应英国陆军的"sergeant"(中士)级别。现代印度陆军中,havildar需服役满12年并通过专业考试方可晋升,负责指挥排级单位并协助连级训练。在组织结构上,havildar通常管理着3-4名naik(下士)和15-20名列兵,其徽章为三条倒V形条纹佩戴于衣袖。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陆军在1947年印度独立后仍保留该军衔,用于廓尔喀军团中的尼泊尔籍士兵。美国陆军研究所的《亚洲军事体系比较》指出,havildar在当代南亚军队中仍承担着关键的战术协调职责,特别是在山地作战和边境巡逻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Havildar”是一个源自南亚地区的军事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具体军队中的演变或文化影响,可参考南亚军事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