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nulosis是什么意思,granulosis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颗粒体病
例句
It is applied as a carrier in expression system of granulosis virus insect eucaryotic biology.
该病毒作为载体,应用在杆状病毒-昆虫真核生物表达系统。
专业解析
granulosis(颗粒体病)是一种由颗粒体病毒属(Granulovirus,简称GV)病毒引起的专性昆虫病毒病,主要感染鳞翅目(Lepidoptera,如蛾类和蝶类)昆虫的幼虫,是重要的昆虫病原体之一。
其核心特征和病理过程如下:
-
病原体与包涵体:
病原体为颗粒体病毒(Granulovirus)。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后,会形成独特的颗粒状包涵体(Granules或Capsules)。每个包涵体通常包裹着一个(偶尔两个)病毒粒子(病毒粒子)。这些包涵体呈卵圆形或颗粒状,是病毒在环境中长期存活和传播的关键结构,也是该病得名的原因(granulosis意为“颗粒状病”)。
-
致病机制:
幼虫主要通过取食被病毒污染的植物叶片而感染。包涵体进入幼虫中肠后,在碱性肠液作用下溶解,释放出内部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侵入中肠上皮细胞,开始复制。随着感染扩散,病毒会侵染脂肪体、真皮细胞、气管基质等多种组织器官,导致细胞核膨大、细胞解体。
-
症状表现:
- 体色变化:感染后期幼虫体色常变浅、发白或呈乳白色。
- 行为异常:幼虫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直至停止取食。
- 死亡特征:濒死幼虫体壁常变得脆弱易破。死亡后,虫体内含物液化,体壁破裂后释放出大量颗粒状包涵体到环境中,成为新的传染源。这是该病区别于核型多角体病(NPV)的一个特征(NPV死亡幼虫常倒挂,体壁不易破)。
-
宿主范围与应用:
颗粒体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通常只感染特定的一种或几种近缘昆虫。基于这种特性,针对特定害虫(如苹果小卷蛾、小菜蛾等)的颗粒体病毒制剂已被开发为生物杀虫剂,用于农业和林业害虫的绿色防控,具有对环境友好、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优点。
来源参考:
- 昆虫病理学权威教材与专著:如 The Biology of Baculoviruses (Vol I & II), Insect Pathology (2nd Edition) 等详细描述了颗粒体病毒的分类、形态、复制周期和致病机理。
- 国际微生物学会联合会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其发布的病毒分类报告(如 Virus Taxonomy: The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Viruses)是病毒分类和命名的国际标准,明确了颗粒体病毒属的分类地位。其官网提供最新的分类信息。
- 专业学术期刊:如 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 Viruse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等期刊持续发表关于颗粒体病毒分子生物学、宿主互作、生物防治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生物防治机构与公司:如美国环保署(EPA)生物农药部门、国际生物防治组织(IOBC)以及生产GV制剂的生物农药公司(如Certis USA, BioTEPP等)会提供特定GV产品的应用对象、效果及安全性信息。
网络扩展资料
以下是关于单词granulosis 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词义:指“颗粒层增殖”,主要用于医学或生物学领域,描述表皮颗粒层(皮肤结构中的一层)的异常增厚现象。
- 发音:
- 英音:[ˌgrænjʊ'ləʊsɪs]
- 美音:[ˌgrænjʊ'loʊsɪs]
2.扩展医学应用
- 皮肤病理学:在特定疾病中,如granulosis rubra nasi(鼻红粒病),该词用于描述一种儿童常见的鼻部皮肤病,表现为鼻部红斑、丘疹及小颗粒状皮损。
- 病毒学:Granulosis viruses(颗粒症病毒)是一类杆状病毒,主要感染昆虫,其名称来源于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包涵体。
3.例句参考
-
病理学例句:
"The biopsy showed granulosis of the epidermal layer."
(活检显示表皮层颗粒层增殖。)
-
皮肤病学例句:
"Granulosis rubra nasi typically affects children under 10 years old."
(鼻红粒病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
4.来源说明
- 词典类定义主要参考海词词典(极高权威性),疾病相关释义综合了有道词典和法语词典的翻译。
如需更详细例句或学术文献,可通过专业医学数据库进一步查询。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