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房角切开术
Goniotomy是一种针对先天性青光眼的眼科手术,主要用于改善房水排出功能以降低眼压。其名称源于希腊语词汇“gonia”(意为角)和“tomy”(意为切开),特指在眼睛前房角区域进行的显微操作。该手术通过切开异常的房角组织(如小梁网或周边虹膜粘连),重新建立房水外流通道,从而缓解因房水循环障碍导致的眼压升高。
适应症与临床应用
Goniotomy主要适用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尤其是角膜直径≤14mm且角膜混浊程度较轻的病例。美国眼科学会临床指南指出,该手术在3岁以下患儿中成功率可达80%,术后需配合定期眼压监测及视力发育评估。
手术原理与操作
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使用房角镜直接观察前房角结构。通过显微手术刀或激光精确切开约120度范围的房角阻塞组织,这一操作可有效减少房水流出阻力。研究显示,单次手术平均降低眼压幅度为6-12mmHg。
历史与发展
该技术由德国眼科医生Otto Barkan于1938年首次系统描述,现已成为儿童青光眼治疗的一线手术方案。现代改良术式结合了内窥镜引导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精准度。
goniotomy是一个医学术语,其核心含义和相关信息如下:
goniotomy的中文译名为前房角切开术,主要用于眼科手术领域。该手术通过切开眼睛前房角(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来改善房水引流,常用于治疗先天性青光眼。
该术语由希腊词根组成:
与之相关的手术包括Goniopuncture without goniotomy(不伴切开术的房角穿刺术),用于不同适应症的青光眼治疗。
如需了解具体手术步骤或适应症,建议通过权威医学数据库(如PubMed)获取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