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昆] 舌蝇科
Glossinidae是昆虫纲双翅目下的一个科,专指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舌蝇(俗称采采蝇)。该科昆虫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医学重要性,其属种均为吸血性昆虫,是传播非洲锥虫病(又称昏睡病)和动物锥虫病(那加那病)的主要媒介。
形态特征
成年舌蝇体长6-14毫米,具有三个典型特征:
疾病传播机制
雌雄成虫均以脊椎动物血液为食,通过叮咬传播锥虫属原生动物寄生虫。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仍有61个非洲地区处于昏睡病传播风险中(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流行病学报告)。
防治研究进展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FAO联合实施的昆虫不育技术(SIT)项目,已成功在桑给巴尔地区实现舌蝇种群清除。该方法通过辐射使雄蝇不育,打破繁殖周期(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文件TS-23/04)。
分类学地位
该科现存23个有效种,根据分子系统学研究可分为三个生态群:
(来源:《非洲昆虫志》第7卷,南非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出版)
Glossinidae(舌蝇科)是昆虫纲双翅目下的一个科,其名称源于希腊语“glossa”(意为“舌头”),可能与其口器形态相关。以下是关于该词的综合解析:
分类与特征
Glossinidae属于双翅目短角亚目,包含著名的采采蝇属(Glossina)。这类昆虫体型中等(体长6-14毫米),具有刺吸式口器,以吸食脊椎动物血液为生。
生态与分布
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栖息于热带雨林、稀树草原等环境中。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幼虫胎生)使其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特殊地位。
医学重要性
作为人类和动物非洲锥虫病的传播媒介,采采蝇通过吸血将锥虫寄生虫(如Trypanosoma brucei)传播给宿主,导致致命疾病“昏睡病”。这种危害性使Glossinidae成为医学昆虫学重点研究对象。
研究领域扩展
近年研究还关注其热耐受性等生理特性,例如临界热最大值(CTₘₐₓ)的物种间差异,以预测气候变化对其分布的影响。
该词常见于生物学、医学及生态学文献中,尤其在热带病防控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