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frænˈsɪskən/ 美:/'frænˈsɪskən/
方济各会
复数:Franciscans
adj. (天主教)方济会的
n. (天主教)方济会修士
Six Franciscans sat around the fire.
六个方济各会修士围坐在火炉旁。
This Franciscan church is full of people.
这个方济各会教堂里面坐满了人。
This small and exquisite church is a Franciscan church.
这个小巧精致的教堂是方济各会教堂。
Mitch was a San Franciscan by birth.
米奇是在旧金山出生的。
Under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the Franciscan mission disappeared.
到了明朝(1368 - 1644)方济会士消失了。
This Ordinance may be cited as the Franciscan Missionaries of Mary Incorporation Ordinance.
本条例可引称为《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会法团条例》。
The first elementary school in the Americas was set up in Mexico in 1523 by a Franciscan monk.
美洲的第一所小学由圣芳济教会的修道士成立于1523年的墨西哥。
Even before his time, the Franciscan and the Dominican currents had set out in divergent directions.
甚至之前他的时间,方济各和多米尼加电流已载列在不同的方向。
"Franciscan" 是源自中世纪拉丁语 Franciscus(意为"法国人"或"自由的")的专有名词,在现代语境中主要有三层含义:
学术传统 特指中世纪形成的方济各学派哲学体系,代表人物包括波纳文图拉(Bonaventure)和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牛津大学历史研究显示,该学派主张"意志高于理性",深刻影响了基督教经院哲学的发展[来源: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地理标签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San Francisco)及其关联事物常使用该词,例如旧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的体育队名为"旧金山方济各会士"。这一用法源于18世纪西班牙殖民时期建立的传教站体系,现存最著名的是圣巴巴拉方济各传教站[来源:California Missions Foundation]。
Franciscan 一词的解释如下:
词性与基本定义
词源与历史背景
该词源自13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圣方济各(St. Francis of Assisi),他于1209年创立了方济各会。修会以简朴生活、谦逊态度及热爱自然为核心理念,初期修士需遵守清贫誓言,并致力于传教与救助贫困。
宗教与文化影响
方济各会是天主教重要的托钵修会之一,修士通常身着灰色长袍(grey habit)。历史上,部分修士曾因参与政治或财富积累引发争议,如中世纪通过“买卖圣职”扩大影响力的案例。
发音与拼写
例句与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方济各会的历史或教义,可参考天主教权威文献或相关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