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生化] 受精素
Fertilizin(受精素)是生殖生物学中用于描述配子间识别分子的专业术语,特指某些无脊椎动物卵细胞表面分泌的糖蛋白类物质。该物质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F. R. Lillie于1912年在海胆受精实验中提出,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特异性结合精子表面的antifertilizin(抗受精素),触发精卵细胞膜融合并阻止多精受精现象。
在分子作用机制层面,fertilizin具有双重生物活性:其多糖结构域作为化学趋化信号引导精子定向移动,而蛋白结构域则通过锁钥机制与精子表面受体精准匹配。这种分子识别系统在棘皮动物、环节动物等海洋生物中高度保守,例如海参卵母细胞释放的fertilizin浓度梯度可达10-8M级别,确保在开放水域环境中实现有效受精。
现代研究表明,fertilizin-antifertilizin相互作用遵循以下化学平衡公式: $$ K_d = frac{[F][A]}{[FA]} $$ 其中F代表fertilizin,A代表antifertilizin,FA为复合物形态,该系统的解离常数(Kd)通常在10-9-10-12 M范围,显示出超强的结合特异性(《分子生殖生物学前沿》,2023年修订版)。这些基础研究成果为辅助生殖技术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目前人类卵透明带蛋白ZP3已被证实具有类似fertilizin的生理功能。
"fertilizin" 是一个生物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若需更详细的分子机制或实验案例,推荐查阅发育生物学相关教材或研究论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