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aloma是什么意思,fecaloma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球状硬便;粪结
同义词
n.|scatoma;球状硬便;粪结
专业解析
fecaloma(中文常译为粪石 或粪块)是一种医学术语,指在结肠(通常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内形成的、异常坚硬且巨大的粪便团块。它并非简单的便秘,而是粪便物质长期积聚、脱水后形成的顽固性粪块嵌塞,质地坚硬如石。
其详细含义和特点包括:
-
形成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便秘,尤其是长期未得到有效管理的情况。其他风险因素包括:
- 活动量减少(如长期卧床、老年人)。
- 水分摄入不足。
- 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低。
- 某些药物(如阿片类止痛药、某些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含钙或铝的抗酸药)。
- 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影响肠道功能。
- 肠道结构异常或既往手术史。
- 故意忽视排便冲动。
-
临床表现:
- 主要症状:顽固性便秘,排便极度困难甚至完全无法排便。
- 相关症状:下腹部绞痛或持续性胀痛、腹胀、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粪性呕吐)、食欲不振。
- 并发症:可导致肠梗阻(粪便堵塞肠道,使内容物无法通过)、直肠或结肠黏膜溃疡、出血(便血),甚至罕见的肠穿孔(粪便压迫导致肠壁坏死破裂),后者是危及生命的急症。
- 溢出性腹泻:有时粪块近端液化的粪便或粘液会绕过粪块从肛门渗出,造成腹泻假象(大便失禁)。
-
诊断:
- 体格检查:腹部触诊可能触及下腹部的硬质包块;直肠指检是关键诊断方法,通常能直接触及直肠内巨大、坚硬的粪块。
- 影像学检查:腹部X光平片可显示结肠内大量粪便影及可能的肠梗阻征象;腹部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粪块的位置、大小及有无并发症(如穿孔)。
-
治疗:
- 核心原则:清除嵌塞的粪块并预防复发。
- 手动清除:对于低位(直肠)粪石,医生常戴手套进行手指抠挖(Digital Disimpaction)将其破碎后取出。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需在医疗监督下进行。
- 灌肠:使用温盐水、矿物油或磷酸盐溶液等进行灌肠,软化并帮助排出粪块。通常需在手动清除后或与之联合使用。
- 口服泻药:在嵌塞解除后,可能使用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或刺激性泻药(短期谨慎使用)维持规律排便。
- 内镜下清除:对于高位或特别顽固的粪石,可能需要结肠镜辅助下进行破碎和清除。
- 手术治疗:仅在发生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时才需要急诊手术。
权威医学参考来源:
- 《默克手册》(Merck Manual):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医学参考书之一,其专业版(Professional Version)对粪便嵌塞(Fecal Impaction)有详细描述,其中严重嵌塞形成的坚硬粪块即为 fecaloma。该手册由医学专家撰写并持续更新,是临床医生的重要参考。
- 《StatPearls》: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NIH)旗下的 NCBI Bookshelf 提供的在线医学参考资源,其条目“Fecal Impaction”详细阐述了病因、诊断和治疗,明确包含了 fecaloma 的概念。该资源经过同行评审,内容权威可靠。
网络扩展资料
fecaloma 是一个医学术语,主要用于描述肠道内大量硬结粪便形成的肿块或团块。以下是具体解释:
-
基本定义
fecaloma 由两部分组成:词根“fecal”(排泄物的)和后缀“-oma”(通常指肿瘤或异常肿块)。但在此语境下并非真正肿瘤,而是指因粪便长期滞留、脱水硬化形成的团块,可能导致肠道堵塞。中文可译为“粪瘤”“粪结”或“球状硬便”。
-
临床特征
- 常见于严重便秘、肠道蠕动功能障碍患者。
- 可能引发腹痛、腹胀、肠梗阻等症状。
- 需通过灌肠、人工取便或手术干预治疗。
-
词源与扩展
- 词根“fecal”源自拉丁语,与排泄物相关(如 fecal flora 表示肠道菌群,fecal fat 指粪便脂肪检测)。
- 后缀“-oma”在医学中多用于肿瘤命名(如 carcinoma),但此处为借喻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医学处理方案,可参考权威医学数据库或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