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ekstərəʊ,septə/
n. [生理] 外感受器
外感受器(exteroceptor)是生理学中描述感知外部环境刺激的一类感觉受体。这类受体分布于体表或接近体表的组织(如皮肤、黏膜、眼耳等器官),负责将外界物理或化学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并将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例如,皮肤中的触觉小体(Meissner's corpuscles)能感知触压,视网膜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可捕捉光线,鼻腔的嗅上皮细胞则负责气味分子的识别。
外感受器根据刺激类型可分为机械感受器(如触觉)、化学感受器(如嗅觉和味觉)及电磁感受器(如视觉)。其功能对生物体的环境适应和生存至关重要,例如帮助人类避让危险温度或察觉捕食者接近。该术语由拉丁词根"exter"(外部)和"ceptor"(接收者)构成,最早由生理学家查尔斯·谢林顿在20世纪初提出。
参考资料:
“Exteroceptor”是一个生理学术语,指接收外界环境刺激的感觉受体。它由拉丁词根“extero-”(外部)和“ceptor”(接收器)组成,主要用于感知身体外部的信息。以下是详细解释:
功能
Exteroceptor将外部刺激(如光、声音、温度、触压等)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个体感知并适应环境。
主要类型
Exteroceptor的研究在神经科学、医学(如疼痛管理)和人工智能(传感器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触觉传感器的开发灵感就来源于皮肤的机械感受器。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生物学机制或具体案例,可以进一步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