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鼓室上隐窝;上鼓室
epitympanum,中文称为鼓室上隐窝或上鼓室,是中耳腔的一个重要解剖分区。
解剖位置与定义: epitympanum 位于鼓膜紧张部的上方,是中耳腔的最上部份。它构成了中耳腔的顶或“阁楼”区域,其下方是中鼓室(mesotympanum),后方是鼓窦入口(aditus ad antrum)通向乳突气房。其顶壁由颞骨鼓室部的鼓室盖(tegmen tympani)构成,将中耳与颅中窝分隔开。
内容物: 此空间内主要容纳听小骨链的上半部分,特别是锤骨头和砧骨体。这些听小骨在此区域形成关节(锤砧关节),并被粘膜皱襞和韧带所包绕和固定。
边界与分隔: epitympanum 通过一个由听小骨、韧带和粘膜皱襞(如鼓膜张肌皱襞、砧骨皱襞等)构成的复杂结构——鼓室隔(tympanic diaphragm)——与下方的中鼓室部分分隔。鼓室隔上存在一些开口或间隙(如鼓前峡和鼓后峡),允许上、中鼓室之间相通。在砧骨短脚和鼓室后壁之间有一个重要的间隙称为普鲁萨克间隙(Prussak's space)。
临床意义: epitympanum 在耳科疾病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
epitympanum 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epitympanum 是解剖学术语,指“鼓室上隐窝”(英文:epitympanic recess),位于中耳腔的上部区域,与鼓室(tympanic cavity)相连,是颞骨内的重要结构之一。
发音与词性
解剖学关联
鼓室上隐窝与乳突窦(mastoid antrum)相邻,参与声音传导过程。在临床中,该区域可能因炎症或胆脂瘤等病变引发耳部疾病。
应用示例
医学文献中常见该词描述病理位置,例如:“残留胆脂瘤多见于前鼓室上隐窝(anterior epitympanum)、卵圆窗及下鼓室耳咽管附近”。
补充说明
该术语多用于耳鼻喉科及解剖学领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功能或病理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