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j. 上层的;[海洋] 光合作用带的
The epipelagic zone is usually low in nutrients.
上层带的营养通常较低。
adj.|supernatant;上层的;[海洋]光合作用带的
Epipelagic(上层带)是海洋学中用于描述海洋表层透光区的专业术语,源自希腊语"epi"(上方)和"pelagos"(开放海域)的组合。该水层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具有以下特征:
深度范围与光照
epipelagic zone的垂直跨度通常为海平面至200米深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该区域接收充足阳光,满足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强度,水体透光率可达1%以上(英国大英百科全书)。
生物多样性热点
该水层包含全球90%的海洋生物量,涵盖浮游植物、金枪鱼、鲨鱼、海豚等生物(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食物链基础由硅藻和蓝藻构成,这些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固定约500亿吨碳(《自然》期刊海洋研究专刊)。
生态服务功能
作为人类渔业资源的主要来源区域,全球约80%的商业捕捞活动集中于此。同时承担着大气二氧化碳吸收的重要职能,每年吸收量相当于化石燃料排放量的25%(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
环境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升温正使该区域每年以0.11℃的速度增温,引发生物地理分布改变。紫外线辐射增强和微塑料污染(每立方米海水含1.2万个微塑料颗粒)已对浮游生物群落造成显著影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epipelagic 是一个海洋学术语,主要用于描述海洋的分层结构。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该词为形容词,表示"海洋上层透光带的"或"光合作用带的",特指海洋中阳光能穿透的浅表层水域(通常指0-200米深度)。这一区域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区域。
词源与发音
源自希腊语前缀 epi-(上方)和 pelagos(海洋),英式发音为 /ˌepɪpəˈlædʒɪk/,美式发音为 /ˌepəpəˈlædʒɪk/。
应用领域
常见于海洋生态学研究,描述该水层特有的生物群落,如:
相关对比
区别于中深层水域术语:
典型例句:"Epipelagic organisms rely on sunlight for photosynthesis."(上层海洋生物依赖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