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临床] 胎样心音
Ultrasonography had great advantage over MRI in showing yolk sacs, amniotic sacs, extraembryonic coelom and embryocardia-beats ( P\u003c 0.005).
MRI显示早早孕、早中期的卵黄囊、胚外体腔、羊膜囊及胎心搏动不如超声(P\u003c0 .0 0 5 ) ;
embryocardia(胎样心音)是临床医学中用于描述异常心脏听诊特征的术语,指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心音强度、音调和节律呈现高度相似性,类似于胎儿心脏的跳动特征。该体征常见于严重心肌损伤或全身性病理状态,例如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伤寒或脓毒血症休克等危重病症。
从病理生理机制分析,embryocardia的产生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直接相关。当心肌严重受损时,心室射血时间缩短,导致第一心音(S1)与第二心音(S2)的强度差异消失,同时心率代偿性加快至每分钟100-120次,形成钟摆样节律。这种体征最早由德国病理学家Ludwig Traube在1871年伤寒相关心脏并发症研究中系统描述。
在临床鉴别诊断中,embryocardia需要与钟摆律、胎心律等类似体征进行区分。美国心脏病学会(ACC)2023年发布的心血管查体指南指出,持续存在的embryocardia往往提示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需立即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肌酶谱检测。该体征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中的阳性预测值可达78%,是急诊科快速识别危重病例的重要预警信号。
embryocardia 是医学术语,指胎样心音,具体解释如下:
embryocardia(发音:英 [embrɪəʊˈkɑːdɪə],美 [embrɪoʊˈkɑːdɪə])描述的是心音节奏异常,其特点为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强度、音调和间隔时间几乎相等,类似于胎儿的心音特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