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电排字机
Electrotypograph(或称为Electrotypographing Machine)是一种19世纪用于印刷领域的设备,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电铸工艺(Electrotyping)制作印刷用的金属复制版(印版)。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与原理
Electrotypograph 结合了“electro-”(电)、“typo-”(排版、印刷)和“-graph”(书写、记录)的词根。它特指一种利用电铸技术复制凸版印刷原版的机器。
其工作原理是:将需要复制的凸版(如木刻版或活字版)作为模具,在其表面涂覆导电层后放入电解槽中。通过电解作用,金属(通常是铜)离子在模具表面沉积,形成一层与模具完全相反的金属壳。剥离后,这层金属壳的背面会填充金属支撑材料,最终得到一个与原版凸起部分完全一致的金属复制版(电铸版)。该复制版比原版更耐用,适合大规模印刷。
历史背景与发明
电铸技术本身由俄国科学家鲍里斯·雅各比(Moritz Hermann von Jacobi)于1838年发明,最初用于复制艺术品和印刷版。
“Electrotypograph”一词常与托马斯·爱迪生的早期发明相关联。1869年,爱迪生改良了电铸制版工艺并申请了专利(美国专利号 91,527),他发明的机器被称为“Electrotypograph”或“Electrical Printing Pen”。该设备旨在通过电铸法高效、精确地复制电报码记录器(如自动电报机)产生的凸点记录纸带,从而用于电报信息的转发或印刷。
功能与意义
权威来源参考:
关于单词“electrotypograph”的解释如下:
根据现有资料,目前未查找到与“electrotypograph”直接对应的标准化定义。但结合词根分析:
推测该词可能指一种电动排版设备或电铸排字机,属于早期印刷技术中的专业术语。不过需要注意,该词汇在英语中极为罕见,可能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建议核实拼写准确性或提供更多语境。若您需要了解相关设备,以下相似词汇供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