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海胆色素
Echinochrome(海胆色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醌类色素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海胆(Echinoidea)的棘皮、性腺和体腔细胞中。该化合物最早由俄国科学家Mikhail Mikhailovich Shemyakin于1949年从海胆中分离鉴定,其化学名称为6-乙基-2,3,5,7,8-五羟基-1,4-萘醌。作为海洋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重要分子,echinochrome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特性:
抗氧化机制
分子结构中的多个酚羟基使其具有强效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研究表明其抗氧化活性是维生素E的10-15倍(《Marine Biotechnology》期刊)。
线粒体保护作用
通过与线粒体内膜结合,echinochrome可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增强ATP合成效率。这种特性使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展现出显著保护效果(《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研究论文)。
临床应用潜力
俄罗斯科研团队开发的"Histochrome"眼药水(主要成分为echinochrome A)已获批用于治疗角膜损伤和青光眼。近年研究发现其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临床前研究)。
该化合物的合成途径涉及多步酶促反应,包括聚酮合酶途径和羟基化修饰过程。由于在自然界中含量极低(约占海胆干重0.01%-0.05%),目前主要通过基因工程微生物进行异源生物合成(《ACS Synthetic Biology》技术报告)。
echinochrome 是一个生物学术语,指代一种存在于海胆体内的天然色素。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echinochrome 中文译为「海胆色素」或「海胆色蛋白」,是海胆体内特有的色素化合物,常见于其体腔液、棘刺等部位。
词源解析
特性与功能
该色素具有醌类结构,呈现红褐色,在生物学研究中发现其具有抗氧化特性,可能与海胆的免疫防御机制有关。
应用领域
目前相关研究聚焦于生物医学领域,例如探索其在抗炎、抗肿瘤等方向的潜在价值,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