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ɪəwɪɡ/ 美:/'ˈɪrwɪɡ/
过去式 earwigged 过去分词 earwigged 现在分词 earwigging 复数 earwigs
n. 蠼螋;地蜈蚣
vt. 偷听;暗中唆使
Earwig lives in your house too.
地蜈蚣也可能寄居在你的房子里。
Earwig is a kind of beetle.
地蜈蚣是甲壳虫的一种。
I touched a real earwig before but it was dead.
我曾经摸过一只真地蜈蚣,不过是死的。
Yesterday she was working on the earwig, mouth on gut; today he's on the floor.
昨天她还在弄那只蠼螋,今天那蠼螋就成了地上的一具空壳了。
Concept artist Terryl Whitlatch wanted the colo claw fish to have an invertebrate look, so her early designs were based on an earwig.
概念画家特丽尔·惠特拉奇希望科洛爪鱼拥有无脊椎动物的外表,所以她的早期设计是以蠼螋为基础的。
vt.|happen to hear/listen in on;偷听;暗中唆使
Earwig(蠼螋)是革翅目(Dermaptera)昆虫的统称,其特征是尾部具有一对钳状器官(学名为cerci)。该名称源自古英语单词“ēarwicga”,字面意思为“耳虫”,源于欧洲民间传说认为它们会钻入人耳,但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形态特征
蠼螋体长通常在5~25毫米之间,身体扁平呈褐色或黑色,前翅退化成革质小片,后翅膜质且可折叠于前翅下方。尾部钳状结构主要用于防御、捕食和交配,雌性蠼螋的钳子通常较直,雄性则呈弯曲状。
生态习性
蠼螋为夜行性杂食昆虫,以植物碎屑、小型昆虫和真菌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角色。部分种类如欧洲蠼螋(Forficula auricularia)会保护卵和幼虫,母体通过分泌抗菌物质提高后代存活率。
文化意义与误解
尽管“钻耳”传说广泛传播,但科学研究表明蠼螋对人类无害。其名称中的“耳”可能源于中世纪文献中对昆虫形态的联想,而非实际行为记录。现代昆虫学领域更关注其对农业的双重作用——既可能损害农作物,也能控制蚜虫等害虫数量。
根据权威词典和词源解析,"earwig" 的词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名词(昆虫)
指蠼螋(学名:Dermaptera),一种尾部带螯状夹子的昆虫,体形细长,触角多节。该词源自古英语“ēarwicga”,由“ēare”(耳朵)和“wicga”(昆虫)组成。民间传说认为它会钻入人耳,故得此名。
动词
表示暗中骚扰或怂恿(如:earwigged, earwigging),指通过窃听或私下干预影响他人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发音或例句,可参考(新东方词典)或(海词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