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石窟
The painted murals in the Dunhuang Grottoes along the ancient Silk Road in China form the world's longest painted corridor, with a total of 45,000 square metres of painted murals.
中国丝绸古道上的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是世界最长的石窟画廊。 窟内有壁画45,000余平方米。
People have disclosed a secret in Dunhuang grottoes .
人们还在敦煌石窟发现这样一个秘密。
The study of Dunhuang grottoes are known as Dunhuangology.
对敦煌石窟的研究又叫敦煌学。
What were need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Dunhuang grottoes were knowledge and science.
敦煌石窟的保护需要的是知识和科学。
To protect the Dunhuang grottoes, one has to start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urroundings.
保护敦煌石窟,必须先从掌握周围自然环境入手。
敦煌石窟(Dunhuang Grottoes) 指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以莫高窟为主体,包含西千佛洞、榆林窟等多个石窟群的总称。它们开凿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公元4世纪至14世纪持续营建的佛教艺术宝库,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宗教发展。
佛教艺术集大成者
敦煌石窟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涵盖从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题材。壁画内容包含佛经故事、经变画、供养人像等,彩塑则融合印度犍陀罗风格与中国传统技法,如莫高窟第45窟盛唐彩塑群像,展现了写实与神性表达的完美平衡。
来源:敦煌研究院官网《莫高窟艺术价值概述》
丝路多元文化交融
作为丝绸之路枢纽,敦煌壁画中可见中亚乐器、波斯纹样、希腊神话题材(如飞天形象演变),以及汉、藏、回鹘等多民族供养人画像。例如莫高窟第285窟的日神、月神图像,体现了祆教文化的影响。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敦煌莫高窟条目
历史文献宝库
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莫高窟第17窟)出土5万余件4-11世纪的文书、绢画,包含汉文、梵文、粟特文等文本,涉及宗教、经济、天文等领域。其中《金刚经》刻本为世界最早印刷品之一,现藏大英图书馆。
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数字化项目》
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化工程(如"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洞窟全景漫游与文物永久存档,并与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开展壁画科学修复。其保护模式被国际文化遗产界誉为"敦煌标准"。
来源: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保护工作白皮书》
文化意义敦煌石窟是古代文明对话的"时空胶囊",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艺术成就与历史价值使之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
敦煌石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由僧人乐僔开凿第一个洞窟,后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持续营建,历时千年。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分期或艺术分析,可参考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