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麦地那龙线虫病
dracontiasis(麦地那龙线虫病)是一种由几内亚龙线虫(Dracunculus medinensis)寄生引起的热带寄生虫病。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该病由饮用被含有剑水蚤(携带几内亚龙线虫幼虫的微小甲壳类动物)污染的生水传播。幼虫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雌虫可长达60-100厘米。
典型症状与病程
感染后约一年,雌虫会移行至皮肤(通常在下肢),形成疼痛性水疱并破溃。当患者接触水时,虫体释放大量幼虫,引起剧烈灼痛、继发感染和关节功能障碍。
治疗与防控
主要治疗方法是缓慢将虫体缠绕在小棒上逐步取出,结合伤口护理和止痛。防控核心是提供安全饮用水、过滤可能受污染的水源及教育公众避免饮用生水。
流行病学现状
历史上广泛流行于非洲和亚洲,但通过全球根除计划,病例数已从1986年的350万例骤减至2023年的13例(主要在南苏丹、乍得等)。
权威来源:
Dracontiasis(音标:英 [drækɒn'taɪəsɪs] / 美 [drækɒn'taɪəsɪs])是一种寄生虫病,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与病原体
该词是麦地那龙线虫病的英文名称,由麦地那龙线虫(Dracunculus medinensis)感染引起。成虫主要寄生在人体深部结缔组织及皮下组织,可穿透皮肤向外延伸。
症状与传播
典型症状为慢性皮肤溃疡,常见于下肢。当感染者接触水源时,成虫会释放幼虫,污染水体,进而通过饮用含感染性幼虫的水传播。
别名与关联术语
该病也被称为龙线虫病或几内亚虫感染(Guinea worm infection)。部分资料中可能用“棘唇虫病”代指,但需注意术语的准确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治疗或流行病学信息,建议参考权威医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