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bsonfly是什么意思,dobsonfly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dobsonfly英标
英:/''dɒbsənflaɪ/ 美:/'ˈdɑːbsənˌflaɪ/
词性
复数 dobsonflies
常用词典
n. 角鱼蛉
例句
A carnivorous insect of the order Neuroptera, such as the ant lion or dobsonfly, having four net - veined wings and mouthparts adapted for chewing.
脉翅目脉翅目的食肉昆虫,如蚁狮或鱼蛉,有四个网状翅脉的翅膀和适于咀嚼的口器。
专业解析
Dobsonfly(鱼蛉/角鱼蛉) 是昆虫纲(Insecta)、广翅目(Megaloptera)、齿蛉科(Corydalidae)下的一类大型水生昆虫,尤其指雄性具有极长上颚的物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北美东部的Eastern Dobsonfly(Corydalus cornutus)。
-
形态特征:
- 成虫:体型硕大,体长可达5厘米以上,翼展可达13厘米。身体呈黄褐色至深褐色。最显著的特征是雄性具有一对极长(可达4厘米)、镰刀状的上颚(大颚),外观略显凶猛,但实际无法有效咬合,主要用于求偶争斗时恐吓对手或抓握雌性。雌性的上颚则短而有力,能造成疼痛但不严重的叮咬。成虫具有两对膜质翅,静止时呈屋脊状覆盖在腹部背面。触角长,丝状。
- 幼虫(俗称 Hellgrammite):水生,是Dobsonfly最常被观察到的阶段。身体长而扁平,呈深褐色或黑色,分节明显。头部发达,具有一对强壮的钳状上颚,用于捕食。胸部有三对强壮的步行足,腹部两侧生有7或8对肉质、指状的鳃(气管鳃),用于在水中呼吸。腹部末端有一对带钩的伪足(臀足),用于固定身体。幼虫是凶猛的捕食者。
-
生活史与生态:
- 生命周期:Dobsonfly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 幼虫期:幼虫生活在清洁、含氧量高的溪流、河流底部的岩石、枯枝落叶下。它们是顶级捕食者,主要捕食其他水生昆虫(如蜉蝣、石蝇、摇蚊幼虫)、小甲壳类动物,甚至小鱼苗。幼虫期很长,通常持续2-3年,经历多次蜕皮(可达10次以上)。
- 蛹期:成熟幼虫离开水体,在岸边潮湿的土壤、腐木或岩石下挖掘一个土室化蛹。蛹期持续数周。
- 成虫期:成虫通常在夏季(5-8月)的夜间羽化,寿命很短(约一周左右),主要任务是繁殖。成虫不进食(或仅摄取少量液体),飞行能力较弱,常被灯光吸引。雌性在溪流上方的岩石、桥梁等物体上产下大量卵块(可达1000粒),卵块覆盖有白色蜡质保护层。
-
生态作用与重要性:
- 水质指示生物:Dobsonfly幼虫对水质污染(尤其是低溶解氧和沉积物增加)非常敏感。它们的存在通常标志着水质清洁、生态系统健康。因此,它们是环境监测中重要的指示物种(美国环境保护署,EPA)。
- 食物链关键环节: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者,它们控制着其他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同时,它们也是鱼类(如鲈鱼、鳟鱼)、鸟类、两栖类等的重要食物来源。其幼虫(Hellgrammite)是备受推崇的活饵。
- 科研价值:其独特的形态(尤其是雄性的长颚)和较长的水生幼虫期,使其成为研究昆虫进化、行为生态学和水生生态学的模式生物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资料
"Dobsonfly"(中文常译为蛇蜻蜓或鱼蛉)是一种大型水生昆虫,具有以下特点:
1.学名与分类
- 学名:Corydalinae(齿蛉亚科),属于广翅目昆虫(Megaloptera)。
- 英文别称:Dobsonfly通常指成虫,其幼虫被称为hellgrammite(水虿),常用作钓鱼饵料。
2.形态特征
- 成虫:体型较大,雄性具有细长且突出的上颚(但攻击性弱),翅展可达20厘米以上。
- 幼虫:水生,身体柔软呈褐色,生活在溪流或湖泊中,是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3.分布与生态
- 广泛分布于美洲、亚洲和南非,偏好清洁水域环境。
- 中国曾发现史上最大蛇蜻蜓物种,翼展超过20厘米,颚部发达。
4.常见用途
Dobsonfly是水生昆虫链中的重要一环,成虫因独特外形常被昆虫爱好者关注,幼虫则因实用性成为钓鱼者常用饵料。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分类或分布细节,可参考词典或生物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