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omatosis是什么意思,distomatosis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词性
复数 distomatoses
常用词典
n. 双盘吸虫病,吸虫病
同义词
n.|trematodiasis;[兽医]双盘吸虫病,吸虫病
专业解析
Distomatosis(吸虫病)是一种由吸虫(Trematodes)寄生引起的寄生虫病。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其成虫通常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肝脏、肠道、肺部或血液等部位,导致相应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核心特征与病理机制
-
病原体多样性
主要致病吸虫包括:
-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又称肝吸虫,寄生在肝胆管,导致胆管炎、胆结石甚至胆管癌。
- 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 和 F. gigantica):引起肝片形吸虫病,幼虫移行造成肝组织损伤,成虫寄生胆管引发炎症和阻塞。
-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寄生小肠,导致肠黏膜炎症、溃疡和营养不良。
- 并殖吸虫(Paragonimus spp.):如卫氏并殖吸虫,寄生肺部,引起咳嗽、咯血等类似肺结核症状(肺吸虫病)。
- 血吸虫(Schistosoma spp.):严格分类上属于裂体吸虫,但常与吸虫感染一并讨论,主要损害泌尿系统(如埃及血吸虫)或肠道肝脏(如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
-
传播途径
感染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 食源性传播:摄入含有吸虫囊蚴的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蟹(如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或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 - 姜片虫、肝片形吸虫)。
- 水源接触:血吸虫的尾蚴可穿透皮肤侵入人体(如接触疫水)。
-
临床表现
症状因吸虫种类和寄生部位而异:
- 急性期:发热、腹痛、腹泻、肝区疼痛、荨麻疹(常见于幼虫移行或大量感染)。
- 慢性期:黄疸、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吸虫、肝片吸虫);慢性咳嗽、胸痛、咯血(肺吸虫);营养不良、肠梗阻(肠吸虫);血尿、膀胱纤维化(血吸虫)。
-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粪便或痰液查虫卵是主要方法(血吸虫也可用尿液);免疫学检测(如ELISA)辅助诊断;影像学(超声、CT)可观察器官病变。
- 治疗:首选药物为吡喹酮(Praziquantel),对多数吸虫(除肝片形吸虫)高效;肝片形吸虫首选三氯苯达唑(Triclabendazole)。重症需手术干预并发症。
预防与控制
-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蟹及水生植物。
- 彻底煮熟食物,饮用安全水源。
- 改善卫生设施,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尤其针对血吸虫和肠吸虫)。
- 在流行区进行大规模驱虫治疗和健康教育。
权威来源参考: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食源性疾病与寄生虫部分 [WHO]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 寄生虫病指南 [CDC]
- 默克诊疗手册 (Merck Manuals) - 吸虫感染章节 [Merck Manuals]
网络扩展资料
Distomatosis 是医学术语,指由吸虫类寄生虫(尤其肝吸虫)引起的疾病。以下是详细解析:
1. 词义与定义
Distomatosis 源自拉丁语,指由吸虫属(如双盘吸虫、肝片吸虫)引发的寄生虫感染,主要影响动物(如牛羊),也可传染人类。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为:
- 肝吸虫病(Hepatic distomatosis):由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引起,导致肝脏损伤。
- 肺吸虫病(Distomatosis pulmonum):寄生在肺部,可能引发咯血。
- 肠吸虫病(Distomatosis intestinalis):寄生在肠道内。
2. 发音与拼写
- 英式发音:/dɪstə'mətəʊsɪs/
- 美式发音:/dɪstə'mətoʊsɪs/
- 常见翻译:肝吸虫病、双盘吸虫病(网络释义中也被称为“吸虫病”或“寄生虫性咯血”)。
3. 相关领域与影响
- 兽医领域:常见于牛羊等食草动物,通过食用污染的水草感染。
- 人类健康:食用未煮熟的感染鱼类或水源接触可导致感染,症状包括腹痛、黄疸等。
- 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如GB 31604.10-2016)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寄生虫风险有规定。
4. 扩展说明
- 病原体:吸虫幼虫通过中间宿主(如螺类)传播至终宿主(人或动物)。
- 治疗与预防:常用驱虫药物(如三氯苯达唑),需注重水源和食物卫生。
如需更专业的医学解释,建议参考寄生虫学文献或兽医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