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氘;重氢
n.|deuterium;氘;重氢
diplogen是化学领域中氢同位素"氘"(deuterium)的旧称,该术语源自希腊语"diploos"(意为双倍)和"genes"(生成)。氘的原子核由1个质子和1个中子构成,其质量是普通氢原子(仅含1个质子)的两倍。这一名称最早由美国化学家Harold Urey在1931年发现该同位素时提出,现已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范命名为"deuterium"(符号D)。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数据,氘在自然界中的丰度约为0.0156%,主要存在于重水分子(D₂O)中。其在核反应堆中子减速、药物研发中的同位素标记以及核磁共振光谱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的《化学术语指南》明确指出,虽然"diplogen"已不再作为正式术语使用,但在部分历史文献和早期教科书中仍可见到该名称的记载。
“Diplogen”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术语,其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可能的科学含义
在早期化学文献中,“diplogen”曾被用来指代氢的同位素“氘”(Deuterium),符号为D或²H。其名称源于希腊语前缀“diplo-”(意为“双”),因为氘的原子核比普通氢(¹H)多一个中子,质量数翻倍。
词源解析
现代用法
当前科学界已普遍使用“deuterium”一词,而“diplogen”属于历史术语,可能出现在20世纪早期的文献中。
其他可能性
若上下文涉及生物学或语言学,“diplo-”可能与其他词根组合(如diplogenesis“双重生成”),但需具体语境确认。
建议:若您遇到该词的专业文献,请结合上下文或提供更多背景,以便更精准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