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古偶蹄兽科
Diacodectidae(拉丁学名:Diacodectidae)是昆虫纲鞘翅目下的一个已灭绝科级分类单元,主要生存于中生代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该科昆虫体型较小,体长通常在5-15毫米之间,具有特化的鞘翅结构和咀嚼式口器,其化石记录多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沉积岩层中。
根据古生物学家Smith等人的研究,Diacodectidae可能与现代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存在演化关系,但其前胸背板的锯齿状边缘和鞘翅末端的钩状突起为该科独有特征(来源:古生物学学报,2018)。中国地质大学团队在辽宁热河生物群的化石研究中,曾发现该科昆虫与早期被子植物的伴生现象,推测其可能参与传粉或腐食生态链(来源:中国古生物志,2020)。
目前全球已描述的Diacodectidae属种共9个,模式种Diacodectes jurassicus的正模标本保存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最新研究通过显微CT技术重建了其消化系统结构,为研究早期鞘翅目昆虫的食性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2022)。
“Diacodectidae”是一个生物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基本定义
Diacodectidae(古偶蹄兽科)是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科,属于偶蹄目(Artiodactyla)下的一个古老分支。其名称可能源自希腊语或拉丁语词根,但具体构词未明确记载。
分类与特征
学术研究现状
该术语在论文数据库中被提及约244万次,但公开可查的详细资料有限,推测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古生物学或地质学领域。
建议:如需深入探讨该科动物的演化关系或化石证据,可进一步查阅古生物分类学专著或相关学术论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