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绿(质)的
Diabasic(辉绿结构)是地质学中描述火成岩结构的专业术语,指岩石中长石矿物呈板条状或半自形晶形态,填充于辉石等暗色矿物颗粒间隙中的特征性结构。该术语源于希腊语"diá"(穿过)和"basis"(基础),强调矿物排列的穿插关系。
根据《国际地质学词典》定义,辉绿结构常见于基性侵入岩(如辉绿岩)或部分火山岩中,形成于岩浆缓慢冷却结晶过程中。其典型表现为斜长石微晶呈网状分布,与辉石、橄榄石等暗色矿物形成交织排列,这种结构可作为判断岩石形成环境的重要依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岩石分类手册指出,辉绿结构在地球深部岩墙、岩床等浅成侵入体中尤为普遍,其矿物组合对研究地壳演化具有指示意义。
该术语在岩石薄片鉴定中具有特殊价值,地质学家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矿物颗粒的尺寸(通常0.5-2mm)和穿插关系,可有效区分辉绿结构与相似的火成岩结构(如辉长结构)。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教材中特别强调,辉绿结构中斜长石的长宽比多大于5:1,且常呈现定向排列特征。
"diabasic" 是一个地质学术语,主要用于描述与辉绿岩(diabase)相关的性质或特征。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词义与词性
"diabasic" 是形容词,意为“辉绿(质)的”或“辉绿岩性质的”()。辉绿岩是一种基性侵入岩,主要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常见于火山岩脉或岩床中。
发音与词源
用法与例句
该词多用于地质学文献中,例如描述岩石结构或工程性质。如提到:“Study on compressive creep test on diabasic dike at dam site”(大坝址区辉绿岩脉的压缩蠕变试验研究),体现了其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相关术语扩展
需注意区分“diabasic”与“diablastic”(筛状变晶的)。后者描述岩石的微观结构(如筛状变晶结构),而“diabasic”侧重于宏观岩性()。
建议进一步查阅地质学专业词典或文献以获取更具体的语境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