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deswɪtjuːd; də'sjuːətjuːd/ 美:/''deswɪ,tjʊd/
GRE
n. 废止;不用
These words have fallen into desuetude.
这些词如今已经不用了。
Many words once commonly used have fallen into desuetude.
许多过去曾通用的词,今天已经废弃不用了。
His boredom with life may be due to the desuetude of his brain power.
他的生活了无生趣,也许正是因为他没有用脑。
Virtue took on a narrow meaning with the final result that the word virtue fell into desuetude.
美德仅具有狭障的意义,结果必然被弃如敝屣。
n.|avoidance/defeasance;废止;不用
desuetude(读音:/ˈdɛswɪˌtjuːd/)指法律、习俗、制度等因长期未被使用或遵守而逐渐废止、失效的状态。该词强调因时间推移和实践缺失导致的自然淘汰,而非通过正式程序废除。
核心含义
描述某事物(尤其是法律、规则或传统)因长期闲置失去效力或约束力的过程。例如,一部未被执行数十年的法律即处于“desuetude”状态,虽未正式撤销,但已无实际效力。
法律领域的应用
在英美法系中,“desuetude”是重要概念。若法律长期未被援引或执行,法院可能认定其因废弃而失效。例如,英国历史上某些中世纪法律因长期未适用,最终被法院视为自动废止(来源:牛津法律期刊)。
词源与演变
源自拉丁语 desuetudo(意为“废弃”),由 de-(脱离)和 suescere(习惯)构成。16世纪进入英语,初指“习惯消失”,后特指法律或习俗的失效(来源:在线词源词典)。
现实案例
美国部分州存在“僵尸法律”,如禁止冰激凌口袋放硬币等荒诞条文,虽未废除但因长期未执行而处于desuetude状态(来源:美国法律协会报告)。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元照英美法词典》定义其为:“因长期未使用而致法律、习惯等失去效力”。这一过程需满足三要件:(1) 法律有效存在;(2) 长期未被实施;(3) 社会普遍默认其失效(来源:《元照英美法词典》)。
参考资料:
Desuetude 是一个源自法语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某事物因长期未使用或过时而逐渐被废弃的状态,尤其在法律和正式语境中常见。以下是详细解析:
总结来说,desuetude 强调因长期未使用或过时导致的废止,常见于法律和正式文本,也可扩展至语言、文化等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词源或法律案例,可参考相关词典或法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