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diː,rɪəlaɪ'zeɪʃən/ 美:/',dirɪəlɪ'zeʃən/
n. [心理] 现实感丧失
现实感丧失(Derealization)是一种心理症状,属于解离症的一种,表现为个体对周围环境或外部世界产生不真实或扭曲的感知。患者可能感觉周围的事物像“梦境”“虚假”或“被玻璃罩隔开”,但能够清晰意识到这种异常感并非现实。该症状常见于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抑郁症患者,也可能由药物滥用或睡眠剥夺引发。
症状特征
典型表现包括视觉失真(如物体大小、颜色变化)、听觉模糊(声音遥远或机械感),以及时间感知异常(如时间加速或停滞)。患者常伴随强烈的失控感,但认知功能未受损。
神经机制
研究指出,现实感丧失与大脑颞顶联合区(TPJ)和前岛叶的活动异常相关,这些区域负责整合感官信息与自我感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显示,患者在症状发作时TPJ区域的血氧水平显著降低。
临床关联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现实感丧失若持续且影响生活功能,可能被诊断为“解离性障碍”。它与人格解体常共存,但后者侧重于对自我身份的不真实感。
治疗方向
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正念训练被证实可缓解症状,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也用于共病焦虑的患者。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建议症状持续者优先寻求精神科评估。
参考资料
Derealization(现实感丧失或现实解体)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指个体对周围环境产生不真实或脱离现实的感知体验,常见于精神疾病或药物反应。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核心特征
Derealization表现为对外部世界感知的扭曲,例如环境显得模糊、虚幻或疏离,仿佛被玻璃罩隔开或处于梦境中。它属于解离症状的一种,可能与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精神分裂症相关。
发音与词源
相关症状与区分
常见诱因
应对与治疗
通常需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干预,具体取决于病因。若症状持续,建议寻求专业精神科评估。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与“depersonalization”的区别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心理学专业文献或临床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