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gram是什么意思,datagram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datagram英标
英:/''deɪtəɡræm/
常用词典
n. 数据电报
例句
The frame data area contains a datagram.
帧数据区含有一个数据体。
Creates either a stream or a datagram socket.
创建数据流或数据报套接字。
Asynchronous datagram channels and multicasting.
异步数据报通道与多播。
Sending a datagram is analogous to mailing someone a letter.
发送一个数据报就类似于寄给某人一封信。
Notice that both datagram (packet) and stream connections are supported.
注意同时提供了对数据包(packet)和流连接的支持。
专业解析
数据报(Datagram) 是计算机网络中一种核心的无连接网络服务数据传输单元。其核心特征在于:每个数据报都作为独立、自包含的实体在网络中进行路由和传输,传输前无需在源和目的地之间预先建立专用的连接路径,且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如顺序、确认或重传)。
以下是数据报的关键特性和详细解释:
-
独立性与自包含性:
- 每个数据报都包含完整的目的地地址(和源地址)信息以及需要传输的数据载荷。
- 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仅根据数据报自身携带的目的地址信息独立地为每一个数据报做出转发决策(路由)。数据报之间没有依赖关系,即使属于同一通信流(如来自同一源发送给同一目的地的多个数据报),也可能选择不同的网络路径到达目的地。
-
无连接服务(Connectionless Service):
- 这是数据报模式最根本的特征。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报之前,不需要与接收方进行“握手”或建立一条专用的端到端连接。
- 发送方可以随时将数据报注入网络,网络会尽力(Best-Effort)将其送达。这种模式开销小,速度快,适合对实时性要求高、能容忍少量丢失的应用(如实时音视频流、DNS查询)。
-
不可靠性(Unreliable Delivery):
- 数据报服务通常不提供传输保证。这意味着:
- 不保证交付:数据报可能因网络拥塞、路由错误等原因在传输过程中丢失。
- 不保证顺序:后发送的数据报可能比先发送的更早到达目的地。
- 不保证无重复:极少数情况下,网络故障可能导致重复的数据报到达。
- 不提供流量控制或拥塞控制:发送速率不受网络状态或接收方能力的直接约束(虽然底层网络可能有自己的拥塞管理机制)。
- 如果需要可靠性(如文件传输),必须在数据报服务之上由更高层协议(如传输层的TCP)来实现,通过序列号、确认、重传等机制。
-
长度限制:
- 数据报的长度是有限的,受限于底层网络技术的最大传输单元(MTU)。如果上层数据过大,需要由发送方或中间路由器进行分片(Fragmentation),并在目的地重组(Reassembly)。IPv4数据报的首部中就包含用于分片和重组的字段。
与虚电路(Virtual Circuit)的对比:
数据报模式与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模式形成鲜明对比。虚电路在数据传输前需建立连接(确定路径和状态),所有数据包沿同一路径按序传输,通常提供可靠的、有确认的服务(如ATM、帧中继,以及传输层的TCP本质上是基于虚电路概念的可靠字节流服务)。
典型应用:
- 互联网协议(IP):互联网的核心网络层协议IP使用的就是数据报(称为IP数据报或IP包)。IP提供无连接、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层的UDP协议建立在IP之上,继承了IP数据报的特性,为应用层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传输服务。DNS、DHCP、SNMP、实时流媒体(如RTP通常基于UDP)等应用使用UDP。
- 以太网帧:在链路层,以太网帧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数据报,虽然其作用范围通常局限在单个局域网段内。
数据报是一种基本的网络通信范式,其核心是无连接和独立路由。每个包含完整地址信息的数据单元在网络中被独立处理,传输快速但不可靠。它是互联网(IP)和许多实时、查询类应用(UDP)的基础。可靠性保障需要由上层协议或应用程序自身实现。
参考资料:
-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RFC 1594: FYI on Questions and Answers - Answers to Commonly Asked "New Internet User" Questions. Section 3.3.1 Connectionless and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s. https://tools.ietf.org/html/rfc1594 (权威标准组织对无连接服务的定义)
-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RFC 1122: Requirements for Internet Hosts - Communication Layers. Section 1.4.3.1 Datagram. https://tools.ietf.org/html/rfc1122 (互联网主机核心规范,明确数据报特性)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Datagra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tagram (概述性参考,包含基本概念和对比)
网络扩展资料
"Datagram"(数据报)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描述数据传输基本单元的专业术语,其核心概念和特点如下:
-
定义与结构
- 指一种独立、自包含的数据包,包含源地址、目标地址、载荷数据及校验信息,无需依赖先前的网络交互即可独立传输。
- 典型结构:头部(控制信息如IP地址、端口号) + 载荷(实际传输的数据)。
-
关键特性
- 无连接传输:无需预先建立端到端连接(如UDP协议)。
- 不可靠性:不保证送达顺序、不重传丢失数据(依赖上层协议处理)。
- 轻量高效:因无需连接维护,适合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如视频通话、DNS查询)。
-
典型应用场景
- UD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直接基于数据报模型。
- IP层的基础传输单元(IP数据报)。
- 物联网传感器数据传输、在线游戏等低延迟需求领域。
-
与Packet的区别
- Packet是更通用的数据包统称,而Datagram特指无连接协议中的独立数据单元。
- 例如:TCP的分组称为Segment(面向连接),而UDP的分组称为Datagram。
该术语最早可追溯至1970年代的分组交换网络研究,现已成为互联网基础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需更深入的技术规范,可参考RFC 1122等网络协议标准文档。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