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细胞破碎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ounds 2, 8, 9, 11 and 12 have obvious cytoclasis in P388 cells;
结果表明,化合物2, 8, 9, 11, 12对P388小鼠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的坏死性细胞毒作用;
The primary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on the models of cell cytoclasis , brine shrimp and growth inhibition of red tide microalgae.
采用细胞毒、卤虫致死和微藻克生活性筛选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评价。
细胞溶解(cytoclasis)是一个医学术语,特指由外部因素引起的细胞结构破坏或功能丧失现象。该词源自古希腊语词根"κύτος"(kytos,意为容器或细胞)和"κλάσις"(klasis,意为破裂),字面含义为"细胞破裂"。
在病理学领域,细胞溶解常表现为细胞膜完整性丧失、细胞器崩解及胞质内容物外溢,常见于急性炎症反应或物理化学损伤。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如凋亡)不同,细胞溶解属于被动性死亡过程,不伴随能量依赖的分子调控机制。
药理学研究中,某些抗生素通过诱导病原微生物的细胞溶解发挥作用。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最终导致渗透压失衡引发的溶菌效应即属于典型应用场景。
该术语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组织病理学检查若发现大面积细胞溶解现象,常提示急性中毒、缺血再灌注损伤或特定病原体感染等病理状态。
参考资料:
“Cytoclasis”是一个由希腊词根构成的生物学术语,其含义可通过词源和实际应用场景解析如下:
Cytoclasis指通过物理或机械手段使细胞破裂的过程,常用于释放细胞内成分(如酶、DNA等)。例如,在提到的研究中,超声波被用于破坏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KL1)的细胞结构,以研究其酶活性。
该词属于专业术语,常见于微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文献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实验条件,可参考中提到的超声破碎条件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