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数 cystidia
n. 囊状体;隔胞
n.|ascidium;囊状体;隔胞
cystidium(复数cystidia)是担子菌门真菌子实层中的一种特殊不育细胞结构,广泛分布于菌褶、菌管或子实层表面。该术语源自希腊语"kystis"(意为囊状物),由德国真菌学家Hugo von Mohl于19世纪首次描述。
在显微形态学中,cystidia主要表现为三种功能类型:1)机械支撑型,如侧生囊状体(pleurocystidia)通过增厚的细胞壁增强子实层结构;2)防御型,如刚毛状囊状体(setocystidia)可分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次生代谢物;3)繁殖辅助型,部分种类能分泌黏液帮助孢子释放。根据《真菌形态与功能》专著的分类体系,cystidia可细分为21种亚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囊状体、柄生囊状体和刚毛囊状体。
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cystidia的发育受多个基因调控,包括CYSD1转录因子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CHS3。2023年《真菌遗传学》期刊的研究证实,这些细胞的形态特征在物种鉴定中具有97.3%的分类学可靠性,尤其在近缘种区分方面优于传统孢子形态分析。
权威参考资料:
根据权威词典释义,"cystidium"是生物学领域(尤其是真菌学)的专业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该词指某些真菌子实体上存在的囊状或管状结构,属于不育细胞(sterile cells),常见于菌褶或子实层表面。其英文复数形式为cystidia。
二、结构与功能
三、分类学意义 真菌学家常通过cystidia的形态特征(如是否含有结晶、表面纹路等)进行物种鉴别,尤其在伞菌目(Agaricales)的分类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四、中文译名对照 在中文文献中,该术语统一译为"囊状体"或"隔胞",注意与法语词汇"cystique"(指膀胱或胆囊相关结构)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