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天空蓝度测定仪
cyanometer(中文译作“天蓝计”或“蓝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天空蓝色强度的科学仪器,其名称源自希腊语“kyanos”(意为深蓝色)和“metron”(意为测量)。该仪器通过比色法量化大气透明度与天空蓝度,主要应用于气象学、环境科学及艺术领域。
cyanometer由瑞士科学家霍勒斯-贝内迪克特·德·索绪尔(Horace-Bénédict de Saussure)于1789年发明。它由一套渐变的蓝色色卡组成(通常含52种从白到深蓝的色阶),使用者通过比对色卡与天空颜色确定蓝度值。索绪尔在阿尔卑斯山考察时发现,天空蓝度与大气中的悬浮微粒浓度成反比,越纯净的空气呈现越深的蓝色。这一发现为早期大气污染研究提供了量化依据。
当代氰计已数字化,如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分析可见光谱中的蓝光波段(450–495纳米)监测全球大气颗粒物分布。但传统色卡式氰计因低成本、易操作,仍用于基础教育与公民科学项目(如NASA的GLOBE计划)。
参考资料
(注:部分链接需根据实际可用性调整,建议优先检索学术数据库如JSTOR或科学史档案。)
Cyanometer(读音:英 [saɪə'nɒmɪtə] / 美 [saɪə'nɒmɪtə])是一个由“cyano-”(蓝色) 和“-meter”(测量仪器) 组成的复合词,字面含义为“测量蓝色的工具”。其具体定义和相关信息如下:
核心功能
主要用于测量天空蓝色深浅程度,通过半定量方式评估大气透明度或蓝度强度。历史上,它被应用于气象观测和艺术领域(如绘画参考)。
其他翻译
部分文献中也被译为“氰量计”或“蓝度表”,但此用法较少见。
发明者与时间
由瑞士物理学家Horace-Benédict de Saussure和德国博物学家Alexander von Humboldt于1789年合作发明。
相关发明
Saussure同期还改进了头发湿度计、风速计等气象仪器,以系统性研究大气现象。
通过比对不同浓度的蓝色色卡(通常为渐变圆盘),目视观察天空颜色,确定最接近的色阶编号,从而量化蓝度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气象学专著或科学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