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ɜː'kjuːlɪəʊ/
复数 curculios
n. 象鼻虫
The curculio beetle eats the edges of leaves.
象鼻虫吃掉了叶子的边缘。
n.|weevil/zyzzyva;象鼻虫
curculio(学名:Curculionidae)是鞘翅目象甲科昆虫的统称,中文通称"象鼻虫"。该词源自拉丁语,原指危害坚果的甲虫,现代昆虫学中特指具有显著长喙结构的植食性甲虫类群。
根据美国农业部昆虫学研究资料(USDA ARS),象甲科是动物界最大的科之一,目前全球已记录超过8.3万种。这类昆虫最显著的特征是头部延伸形成的管状喙,雌虫利用这种特殊结构在植物组织中钻孔产卵。英国皇家昆虫学会(Royal Entomological Society)的《昆虫解剖图谱》指出,其口器位于喙的末端,这种进化特征使其能有效取食深藏在植物内部的营养组织。
在实际生态影响方面,根据《农业害虫综合治理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部分curculio属物种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例如板栗象鼻虫(Curculio davidi)的幼虫会蛀食板栗果实,导致我国板栗年产量损失约5-8%。而根据《美国国家有害生物信息网络》(NPIN)记录,北美地区的李象甲(Curculio caryae)每年造成山核桃产业损失超过3000万美元。
“Curculio”是英语中的名词,主要含义如下: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生物学特征或防治方法,可参考农业昆虫学相关文献或专业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