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ɒntrə'lætərəl/
adj. [生理] 对侧的
Purpos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tralateral acupuncture on migraine.
目的观察缪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Other fibers pass through the articulation to join the contralateral perichondrium.
其他纤维通过连接处融入对侧软骨膜中。
High resistance waveform with increased flow velocity was seen in contralateral VA.
病变对侧va呈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快的高阻力频谱。
The sensory and motor projection of intra-oral cold sensation reached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s.
口内冷水感觉信息到达双侧大脑,感觉运动区为对侧激活。
In some cases, the contralateral ovary may have another type of neoplasm, usually a dermoid cyst.
在某些病例,可在对侧之卵巢发现另一种卵巢肿瘤,通常为皮样肿瘤。
"Contralateral"是解剖学和医学领域的专业术语,指身体某一部位在另一侧的对应位置或功能关联。该词由拉丁词根"contra"(相反)和"latus"(侧面)组成,字面意为"对侧"。其核心概念体现在神经系统传导、运动控制及感觉处理等生理机制中,例如左侧大脑控制右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即属于典型的对侧支配现象。
在临床应用场景中,该术语常用于描述病理反应与治疗机制。如脑卒中患者出现右侧肢体偏瘫时,病灶通常位于左侧大脑半球,这种交叉性功能障碍正是contralateral原则的典型表现。权威医学教材《格氏解剖学》明确指出,脊髓中的感觉传导束在延髓水平会发生交叉,形成"对侧传导"的神经通路特征。
与"ipsilateral"(同侧)形成明确对立关系,这两个术语共同构成空间定位的二元描述体系。根据《牛津临床医学词典》的释义,contralateral关系在诊断神经系统病变时具有重要鉴别价值,例如霍纳综合征的眼部症状通常出现在病灶对侧。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神经可塑性研究发现,截肢患者残肢对侧大脑皮层的功能重组现象,进一步验证了contralateral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这类研究论文多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权威期刊,持续丰富着该术语的现代医学内涵。
contralateral 是一个形容词,主要用于医学和解剖学领域,表示“对侧的”或“身体另一侧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该词源自拉丁语,由“contra-”(相反)和“lateral”(侧面的)组成,字面意为“相反的一侧”。在医学中,它描述身体某一结构或现象出现在与另一侧相对的位置。例如,左脑控制右侧肢体的运动,即属于对侧控制。
发音与词性
应用场景
对比与反义词
其反义词为ipsilateral(同侧的),指同一侧的现象。例如,同侧听力损失指耳朵与病变部位在同一侧,而对侧助听器(contralateral aid)则用于信号传递至另一侧耳(参考)。
扩展说明
该术语在医学文献和诊断中高频出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例如“双交联助听器”(bilateral contralateral routing of signals aid)通过将对侧信号传输至功能耳,改善听力(参考)。
若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专业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医学词典或临床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