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共室
Coenecium(也常拼写为Coenoecium)是动物学,特别是无脊椎动物学中,用于描述某些群体生活的无脊椎动物(如苔藓动物门)所共有的、包裹整个群体的坚硬外壳或骨架结构。
定义与核心概念: Coenecium 指的是由群体中的个体(称为个虫,Zooid)分泌并共同构建和维护的一个连续的、钙化或几丁质的保护性外鞘或骨架。它不是单个个体的外壳,而是整个群体赖以附着和生存的公共基础结构。这个结构为群体内的所有个虫提供了一个共享的支撑和保护环境。在苔藓动物中,Coenecium 是群体形态的关键特征,决定了群体的整体外形(如片状、块状、分枝状等)。
结构与功能:
分类学关联: Coenecium 是定义苔藓动物门(Bryozoa,又称外肛动物门 Ectoprocta)的关键特征之一。该门的所有物种都是群体生活的,且几乎都形成某种形式的 Coenoecium。这个结构是区分苔藓动物与其他形态相似的群体生物(如某些水螅虫或珊瑚)的重要依据。Coenoecium 的形态、微结构(如壁的类型:隐孔型、双孔型等)以及生长模式是苔藓动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与个虫外鞘的关系: 需要区分 Coenecium(群体共有的外鞘/骨架)和个虫自身分泌的、包围其软体部分的微小外壳(通常称为 Zooecium)。Zooecium 是构成 Coenecium 的基本单元,无数个 Zooecium 组合、融合或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包裹整个群体的 Coenecium。可以说,Coenecium 是由群体内所有个虫的 Zooecium 共同组成的复合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
单词“coenecium”的中文释义为共室。该词属于生物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核心释义
指某些群体生物(如苔藓虫或腔肠动物)中共有的支撑结构或腔室,用于容纳群体内的多个个体。
词源与构成
词根“coen-”源自希腊语“koinós”(意为“共同”),后缀“-ecium”多用于描述生物结构或空间,组合后强调群体共享的生存空间。
适用语境
常见于描述无脊椎动物群体的形态学研究,例如:“The coenecium of bryozoans exhibits intricate calcified patterns”(苔藓虫的共室结构呈现复杂钙化模式)。
补充说明
因该词高度专业化,实际使用频率较低,建议结合具体文献上下文理解。若需更详细释义(如拉丁分类或解剖图示),可参考《无脊椎动物学词典》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