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ɒk'saɪdʒɪz/
尾骨
coccyges(发音:/ˈkɒksɪdʒiːz/)是尾骨(coccyx)的复数形式,指人体脊柱末端的一块小型三角形骨结构。它位于骶骨(sacrum)下方,由3至5块(通常为4块)退化的椎骨融合而成,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残留的尾巴遗迹。
“Coccyx”一词源自古希腊语κόκκυξ(kokkyx),意为“布谷鸟”,因其形状类似布谷鸟的喙而得名。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首次使用该词描述这一结构。
结构与组成
尾骨由多个椎骨原基融合形成,自上而下逐渐变小。其顶端与骶骨末节(S5)通过骶尾关节相连,周围由韧带固定。尾骨角(cornua)与骶骨角构成关节,提供有限的活动度。
来源: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人体解剖学基础》
胚胎发育
胚胎早期,尾骨区域可见明显的尾芽结构。随着发育,尾芽逐渐退化,残留的软骨化中心在成年后骨化融合,形成尾骨。
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胚胎学与发育生物学》
生物力学作用
尾骨是盆底肌群(如肛提肌、尾骨肌)及肛尾韧带、骶结节韧带的附着点,参与支撑盆腔脏器(如直肠)并维持排便控制功能。坐姿时,与坐骨结节共同分担身体重量。
常见病理
来源:梅奥诊所《骨科疾病指南》
尾骨作为退化的尾部结构,印证了人类祖先曾具有尾巴的进化历程。现代灵长类动物(如猕猴)仍保留功能性尾巴,而人类在胚胎第5-8周时尾芽逐渐消失,仅残留尾骨。
来源: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进化解剖学》
“coccyges”是coccyx的复数形式,指人类和部分动物脊柱末端的尾骨部分。以下是综合解释:
词义与发音
词源与用法
同义词与相关术语
医学意义
尾骨作为骨盆底肌肉和韧带的附着点,与坐姿平衡、排便控制等功能相关,损伤可能导致尾骨痛(coccydynia)。
提示:该词属专业术语,日常交流中更常用“tail bone”。如需学术引用,建议参考权威医学词典或解剖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