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lævɪkɔːn/
adj. 锤角组的;有棒状触角的
Clavicorn(中文译名“锤角类”)是昆虫学中用于描述鞘翅目(Coleoptera)下具有特定形态特征的一类昆虫的术语。该词源自拉丁语“clavus”(意为“钉子”或“棒状”)和“cornu”(意为“角”),指这类昆虫的触角末端呈明显的棒状或锤状膨大结构。例如,郭公虫科(Cleridae)的成员因触角末端膨大呈棍棒形,被归类为典型的锤角类昆虫。
在分类学中,“clavicorn”曾作为鞘翅目的一个亚目或总科级分类单元,但现代研究更倾向于将其视为形态特征的描述性术语,而非严格的分类学单位。其触角结构被认为与感知化学信号(如信息素)的功能密切相关,这一特征在求偶和觅食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clavicorn 是一个生物学领域的专业术语,主要用于描述昆虫(尤其是甲虫)的触角形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clavicorn 是形容词,意为“有棒状触角的”,特指触角末端呈逐渐膨大或类似棍棒形状的特征。这一术语常见于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的分类描述中。
词源与构成
该词由拉丁语词根 clavi-(意为“棒状”)和 -corn(意为“角”,指触角)组合而成,直接对应其形态特征。
发音
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昆虫学文献,例如描述甲虫科(如拟步甲科、瓢虫科等)的触角特征。提到其与14个鞘翅目科的分类相关。
相关术语
注意:该词属于学术词汇,日常使用频率极低。如需更具体的分类学信息,建议参考昆虫学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