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烬灰红菌素
Cinerubin(中文译名:灰红菌素)是一种由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产生的蒽环类抗生素复合物。该物质于1957年由日本科学家首次分离提纯,其主要成分为cinerubin A和cinerubin B两种同系物。这类化合物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其分子结构包含四环醌骨架与氨基糖苷侧链,通过嵌入DNA双螺旋干扰核酸合成发挥药理作用。
根据《抗生素生物合成》(Springer出版社,2019)记载,cinerubin曾被研究用于治疗耐药性葡萄球菌感染,但因潜在的心脏毒性未能进入临床阶段。其衍生物在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仍具参考价值,如与阿霉素存在结构相似性。
目前国际化学物质注册号(CAS)为:11076-39-0(cinerubin A)和11076-40-3(cinerubin B),相关毒理学数据可查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PubChem数据库。
cinerubin 的详细解释如下:
定义与分类
cinerubin 的中文译名为“烬灰红菌素”,属于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 antibiotics)的一种,通常由放线菌等微生物产生。其名称中的“ciner-”可能源自拉丁语“cinis”(灰烬),可能与菌种或产物特性相关。
化学特性与变体
用途与研究
cinerubin 是一类微生物来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结构多样,潜在生物活性使其在医药研究中具有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药理机制或合成路径,可参考化学数据库或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