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atizing是什么意思,chromatizing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n. 铬酸盐被膜处理;铬酸盐钝化处理
专业解析
Chromatizing(或称Chromating)是金属表面处理领域的一项关键化学转化工艺,指在特定金属(尤其是铝、锌、镁及其合金)表面,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法,生成一层主要由铬酸盐化合物组成的无机保护膜的工艺过程。这层膜通常呈现彩虹色、金黄色、橄榄绿色或无色,其主要功能是提升金属的耐腐蚀性、增强涂层附着力并提供一定的装饰效果。
核心工艺原理
- 化学反应:将金属工件浸入含有铬酸(H₂CrO₄)、铬酸盐(如 Na₂CrO₄)、活化剂(如氟化物、磷酸盐)及 pH 调节剂的溶液中。金属表面在酸性环境中溶解,释放金属离子(如 Al³⁺, Zn²⁺),同时溶液中的六价铬(Cr⁶⁺)被部分还原为三价铬(Cr³⁺)。溶解的金属离子与溶液中的铬酸根、磷酸根等反应,在金属表面沉积形成一层复杂的水合铬酸盐/氧化物/磷酸盐混合膜层。该膜层与基体金属结合牢固,具有自修复能力。
- 膜层特性:膜层通常较薄(约 0.5 - 3 微米),具有多孔结构,能有效阻挡腐蚀介质侵入基体金属。六价铬的存在赋予了膜层“自愈”能力,即当膜层局部破损时,六价铬能迁移至破损处氧化裸露的金属并形成新的保护物。
主要应用与目的
- 耐腐蚀性提升:Chromatizing 膜层作为物理屏障,显著延缓金属基体的电化学腐蚀过程,是防止白锈、红锈的有效手段。它常作为涂装前的底层或作为最终防腐层(尤其对于短期防护或室内环境)。
- 增强涂层附着力:膜层的微孔结构和增加的表面能为后续的喷漆、粉末喷涂或胶粘提供了优异的结合基底,防止涂层剥落。
- 装饰性: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如时间、温度、pH、添加剂),可获得从无色透明到彩虹色、金黄色、橄榄绿色等丰富的装饰性外观。
- 提高耐磨性与导电性:部分配方形成的膜层还能提供一定的耐磨性,而某些无色膜层则能保持金属的导电性。
与其他工艺的区别
- 与阳极氧化(Anodizing)区别:阳极氧化是电化学过程,生成较厚的、主要由基体金属自身氧化物构成的硬质多孔膜(如铝的氧化铝膜)。Chromatizing 是化学转化过程,膜层主要由沉积的铬酸盐化合物构成,厚度较薄。
- 与磷化(Phosphating)区别:磷化主要生成磷酸盐结晶膜(如磷酸锌、磷酸锰膜),常用于钢件,主要提高耐蚀性和漆膜附着力。Chromatizing 则主要针对铝、锌、镁,膜层含铬,通常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和自愈性。
权威参考依据
Chromatizing 工艺的标准定义、分类和应用广泛记载于国际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 International)和美国国防部(DoD)的相关规范中:
- ASTM B449:标准规范《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Chromates on Aluminum》详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表面铬酸盐转化膜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 MIL-DTL-5541:美国国防部规范《Chemical Conversion Coatings on Aluminum and Aluminum Alloys》是铝及铝合金铬酸盐转化处理的经典军用标准,对膜层类型(Type I - 含六价铬,Type II - 无六价铬/三价铬)、性能要求有严格规定。
- AAMA 2603:美国建筑制造商协会标准《Voluntary Specification,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Pigmented Organic Coatings on Aluminum Extrusions and Panels》中,明确要求铝合金型材在涂装前需进行铬酸盐转化处理(或更环保的无铬转化)以保证涂层耐久性。
该术语在学术文献和工业实践中广泛使用,其拼写变体Chromating 同样常见且被接受。
网络扩展资料
"chromatizing" 是一个与金属表面处理相关的专业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
基本定义
该词指代一种在金属表面形成铬酸盐转化膜的工艺过程,属于化学处理技术。其英文释义为"chromate conversion coating",中文可译为"铬酸盐被膜处理"()。
-
工艺特点
通过该处理可在金属(如铝、镁、锌等合金)表面生成致密的铬酸盐氧化膜,主要起防腐蚀、增强涂层附着力和改善外观的作用。处理过程通常包含浸泡、喷涂或刷涂含铬酸盐的溶液。
-
应用领域
常见于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等工业领域,例如铝制零件的防锈处理、镀锌钢板的钝化处理等。
需注意:该术语在普通词典中收录较少,搜索结果中仅提及此词且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手册》等专业文献进一步确认工艺参数和应用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