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胆囊小肠吻合术
cholecystenterostomy(胆囊小肠吻合术)是肝胆外科领域的一种手术方式,指通过外科手段在胆囊与小肠之间建立人工通道。该术语由三部分构成:希腊语词根"cholecyst-"(胆囊)、"entero-"(小肠)和"-stomy"(造口术),字面含义即为"胆囊与小肠的造口连接"。
根据《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第33版记载,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胆道梗阻性疾病。当胆总管发生不可逆阻塞(如肿瘤压迫或结石嵌顿)时,通过建立胆囊与空肠或十二指肠的直接通道,可实现胆汁引流,缓解黄疸及相关并发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MedlinePlus医学百科指出,这种术式在无法实施常规胆肠吻合的情况下可作为替代方案,适用于特定解剖异常或恶性肿瘤患者。
该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据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外科手术指南》记载,术后可能发生胆汁渗漏(发生率约5-10%)、吻合口狭窄(3-7%)或逆行性感染(2-5%)等并发症。随着内镜介入技术的发展,目前更多采用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微创方式处理胆道梗阻,但cholecystenterostomy在特定复杂病例中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根据词根分解和医学背景分析,"cholecystenterostomy" 是由以下部分组成的复合词:
因此,该术语指胆囊与肠道的吻合术,即通过手术在胆囊和肠道之间建立通道,通常用于胆汁引流或治疗胆道梗阻。
与类似术语的差异
临床应用
适用于无法通过胆囊切除(cholecystectomy)治疗的病例,如高危患者的急性胆囊炎或胆总管梗阻。
建议通过医学词典或专业文献进一步确认具体手术指征及操作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