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孔肯雅病
In recent decades, mosquito vectors of chikungunya have spread to Europe and America.
最近几十年,基孔肯雅热的蚊子媒介已传播到欧洲和美洲。
Q: What is chikungunya fever?
问:什么是基孔肯亚热?
What is chikungunya fever?
什么是基孔肯亚热?
Two kinds of mosquitoes carry chikungunya fever.
有两种蚊子能携带基孔肯雅热症。
Chikungunya is a viral disease that is spread by mosquitoes.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该名称源自非洲坦桑尼亚Makonde语中“kungunyala”,意为“变得扭曲”,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弯腰蜷缩的典型症状。
从病原学角度,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通过感染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等媒介传播。当受感染蚊虫叮咬人类时,病毒通过唾液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该病毒潜伏期通常为2-4天,随后出现39-40℃高热、严重关节痛、皮疹等典型症状,约30%感染者会出现持续数月的关节僵硬。
在流行病学方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记录显示,自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以来,该病已在非洲、亚洲、欧洲和美洲的100多个国家传播。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该病毒首次在西半球法属圣马丁岛暴发,随后三年内导致美洲地区超过150万病例。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新研究,该病毒存在三个基因型:西非型、中/东/南非型(ECSA)和亚洲型。其中ECSA型病毒携带A226V突变后,传播效率显著提升,这解释了近年疫情快速扩散的分子机制。目前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点防控措施包括灭蚊、使用驱蚊剂和安装防蚊纱窗等物理屏障防护。
Chikungunya(基孔肯雅)是一个源自非洲坦桑尼亚马孔德语的词汇,原意为"弯曲身体",形容患者因严重关节疼痛而蜷缩的姿态。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1. 医学定义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与登革热、黄热病共享传播媒介。
2. 临床表现
潜伏期3-7天,典型症状包括:
3. 流行与防治
该病毒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分离,现分布于非洲、亚洲、美洲等热带地区。目前无特效疫苗或抗病毒药物,治疗以退热、止痛等对症支持为主。近年研究发现病毒基因突变可能增强其蚊媒传播能力,导致大规模暴发。
4. 语言与发音
英语发音为/ˌtʃɪkənˈɡʌnjə/,法语发音类似。中文音译"基孔肯雅"为规范译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