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褶边囊状体
Cheilocystidium(唇囊状体)是真菌学中用于描述某些蕈类子实层边缘特殊细胞结构的专业术语。该词源自希腊语词根“cheilos”(意为“唇”)和“cystidium”(指真菌中特定的囊状细胞),特指生长在菌褶、菌管或菌孔边缘的薄壁细胞。
在真菌显微形态鉴定中,cheilocystidium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壁厚等)是物种鉴别的重要依据。例如伞菌科(Agaricaceae)和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的多个属种,其菌褶边缘的cheilocystidium形态差异可帮助分类学家区分近似物种。
根据《真菌解剖学术语手册》(ISBN 978-0-85199-826-8),这类细胞可能承担保护发育中的担孢子、调节湿度或分泌代谢物质等功能。美国真菌学会(My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显微形态数据库显示,约37%的伞菌亚纲物种具有显著分化的唇囊状体结构。
根据海词词典的释义,"cheilocystidium"是一个真菌学术语,由希腊词根组合而成:
词源解析
定义与功能
特指生长在蘑菇菌褶边缘的囊状细胞,这类结构常具有:
• 保护未成熟孢子
• 调节孢子释放
• 辅助显微鉴定物种(不同真菌的囊状体形态各异)
分类学意义
在蘑菇分类中,其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顶端结构)是区分近缘物种的重要显微依据,常用于牛肝菌科、鹅膏菌科等类群的鉴别。
注:该词汇属于高度专业术语,建议参考《真菌解剖学》或《蘑菇鉴定指南》等专业文献获取更详细的显微结构图解。海词词典的释义较为基础,权威性标注为"极低"(),如需学术级定义请查阅真菌学专业数据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