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小说家)
When Charlotte Bronte published her first novel it caused a storm.
夏洛特·勃朗特的第一本小说出版后掀起了一场风暴。
When she saw me come in tidy and well dressed, she even smiled (Charlotte Bronte).
“当她看到我穿着整洁,服装考究地进来时,她甚至笑了”(夏洛蒂·勃朗特)。
Charlotte Bronte the natural disposition is arrogant, pursues and yearns for all fine things.
夏洛蒂生性孤傲,追求并向往一切美好的东西。
Jane Eyre's author Charlotte Bronte and howls the mountain village author Amy Li · Bronte is sisters.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是姐妹。
It was certainly a strange production for someone like Charlotte Bronte, who led such a 5 retiring life.
对于像夏洛蒂·勃朗特这样一个隐居避世的人来说,这部小说无疑是一个奇怪的产物。
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1816年4月21日-1855年3月31日)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创作以现实主义风格与女性意识觉醒为主题,代表作《简·爱》被公认为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里程碑。以下从生平、文学贡献及社会影响三方面解析其意义:
生平与创作背景
夏洛特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牧师家庭,早年经历母亲早逝、姊妹相继离世的创伤。她与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作者)、安妮·勃朗特(《艾格妮丝·格雷》作者)共同接受家庭教育并从事文学创作。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三姐妹为避免性别偏见,曾以男性笔名"贝尔兄弟"(Currer, Ellis, Acton Bell)发表作品[来源:大英百科全书]。
文学成就解析
《简·爱》(1847)开创了女性成长小说先河,通过第一人称叙事塑造了追求独立人格的女主人公形象。牛津大学文学评论指出,该作品突破当时社会对"家庭天使"式女性角色的期待,通过桑菲尔德庄园的哥特元素与阶级批判,构建了复杂的社会寓言[来源:牛津文学评论]。其后期作品《雪莉》(1849)直接探讨工业革命中的劳资矛盾,被列为英国社会小说代表作。
社会文化影响
伦敦国家肖像馆文献显示,勃朗特的作品启发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等后世女性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打破了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被动、柔弱"的刻板印象,剑桥大学19世纪研究中心认为这种创作理念预示了20世纪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萌芽[来源:剑桥大学出版社]。其故居霍沃斯牧师馆现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逾20万文学爱好者朝圣。
以下是关于"Charlotte Brontë"的详细解释:
"Charlotte Brontë"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的英文全名,中文译为夏洛蒂·勃朗特。她是勃朗特三姐妹中的长姐(另两位为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以现实主义文学风格和女性独立主题闻名。
出生与家庭
1816年4月21日生于英国约克郡豪渥斯的一个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被送入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两位姐姐因肺病夭折。
创作生涯
1846年与妹妹们以笔名出版诗集(如柯勒·贝尔),后转向小说创作。代表作为《简·爱》(Jane Eyre,1847),被誉为女性文学里程碑。
个人悲剧
1848-1849年间,弟弟和两位妹妹相继因结核病去世。1854年与牧师阿贝尼科尔斯结婚,次年因妊娠并发症去世,年仅39岁。
代表作
文学意义
其作品打破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强调精神独立与自我实现,影响了后世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
名字含义
“Charlotte”源于法语,意为“自由人”或“强壮的”,常被用于女性名字;“Brontë”为家族姓氏,源自希腊语“βροντή”(雷电)。
常见误读
需注意其姓氏发音为/ˈbrɒnti/(“布朗蒂”),而非“勃朗特”的直接音译。中文译名“勃朗特”为约定俗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作品内容或创作背景,可参考权威文学史资料或传记(如盖斯凯尔夫人所著《夏洛蒂·勃朗特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