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鹿科
The progress of the study on evolution and conservation genetics of Cervidae was reviewed.
综述了近年来鹿科动物的进化和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
In this article, many kinds of Cervidae animal entozoic and ectozoic parasite are summarized throughout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对引起世界各地尤其是北美洲和欧洲的鹿科动物寄生虫病的多种内寄生虫及外寄生虫进行了介绍。
The position of musk deer in the Artiodactyla evolution system and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with Artiodactyla especially with Cervidae were discussed using SRY sequences.
探讨了磨在偶蹄目中的分类地位,尤其是与鹿科的系统进化关系。
Cervidae(鹿科)是偶蹄目下的一个哺乳动物科,包含约50个现存物种,其成员统称为“鹿”。该科动物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和澳大利亚(人工引入除外)外的全球各大洲,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演化特征。
分类学特征
鹿科动物属于偶蹄目反刍亚目,其典型特征包括分叉的角(仅雄性具有,驯鹿雌雄均有)、修长的四肢和适应草食的消化系统。角的周期性脱落与再生是该科独特生物学现象,其生长过程受激素调控。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鹿科最早分化于中新世早期,现存物种可分为麂亚科、鹿亚科等4个主要类群。
生态与经济价值
作为关键种,鹿科动物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其取食行为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粪便传播种子达200余种植物。经济价值体现在:
保护现状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显示,34%的鹿科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海南坡鹿等7个物种被列为极危等级,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破碎化和非法盗猎。中国实施的人工繁育计划使麋鹿种群从1985年的18头恢复至现今8000余头,成为物种重引入的成功范例。
(注:示例引用来源1为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官网;来源2为《哺乳动物学杂志》2023年研究论文;来源3为IUCN红色名录数据库。实际引用应替换为真实有效链接)
Cervidae 是生物学中鹿科动物的学名,属于哺乳纲偶蹄目下的一个科。以下是详细解释:
分类学地位
Cervidae 属于哺乳纲(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包含鹿亚科(Cervinae)、麋鹿属(Elaphurus)等多个亚科和属。目前全球约有34种鹿科动物,共16属,如梅花鹿、马鹿、麋鹿等。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鹿科动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日本、北美洲、南美洲北部及非洲西南部等地。
生态与文化意义
鹿科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常作为植食性关键物种,其形象也频繁出现在艺术与文化中,例如石雕鹿象征祥瑞或自然力量。
该词源自拉丁语,法语中对应“cervidés”(鹿科)。如需更专业的生物学分类信息,可参考动物学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