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ə'luːtrɒn/ 美:/'ˈkæljəˌtrɑːn/
n. 分离同位素的电磁装置,[核] 电磁型同位素分离器
Calutron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分离同位素的装置,其名称由“California”(加利福尼亚)和“cyclotron”(回旋加速器)组合而成。该设备由美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团队于1942年研制,核心原理是通过磁场使带电离子按质量不同发生偏转,从而实现同位素分离。在曼哈顿计划中,calutron被用于铀-235的工业化提纯,为原子弹研制提供了关键材料。
calutron的结构包括大型电磁铁、真空室和离子源。铀化合物经电离后形成带电离子束,在磁场作用下,质量较轻的铀-235离子比铀-238离子偏转半径更小,通过收集板即可实现分离。这一过程需要精确控制磁场强度和离子速度,单次分离效率约15%,需多级串联操作。
二战后,calutron技术逐渐被气体扩散法和离心法取代,但其在核物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至今保留着历史原型机,作为核能研究的重要见证。现代质谱仪的设计原理仍可追溯至calutron的电磁分离技术。
Calutron(中文音译“卡留特隆”)是一种用于分离同位素的电磁装置,其名称由“加州大学回旋加速器”(California University Cyclotron)组合缩写而来。以下是详细解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技术细节,可参考曼哈顿计划相关文献或核工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