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甘汞,汞膏矿
Calomelite(汞盐矿)是一种含汞的天然矿物,化学成分为氯化亚汞(Hg₂Cl₂),属于卤化物矿物类别。其名称源自希腊语“kalos”(美丽)和“melas”(黑色),因早期标本表面氧化后呈现暗色光泽而得名。该矿物晶体结构为四方晶系,通常以纤维状或皮壳状集合体形式出现,颜色多为白色、灰色或浅黄色,莫氏硬度为1.5,具有金刚光泽和可弯曲的薄片特性。
根据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的矿物分类标准,calomelite主要形成于低温热液环境中,常见于汞矿床氧化带,与辰砂、自然汞等矿物伴生。全球著名产地包括西班牙阿尔马登、意大利蒙特阿米亚塔,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山脉地区。在工业应用史上,calomelite曾作为汞提取原料,但由于其剧毒特性,现代已严格限制使用。
晶体学研究表明,calomelite的分子结构中汞原子呈线性配位,两个氯原子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形成独特的层状结构,这种特性使其在特定光线下会产生双折射现象。目前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史密森尼学会的矿物标本馆藏有典型样本可供学术研究参考。
(注:实际引用来源应为权威矿物学数据库如Mindat.org、Webmineral.com及《Dana's New Mineralogy》等专业文献,因用户要求不添加无效链接,此处保留引用标记格式)
"calomelite"是一个矿物学术语,其核心释义如下:
基本定义 该词指代汞膏(汞的天然氯化物),化学式为Hg₂Cl₂。这种矿物在自然界中呈灰白色或浅黄色晶体状,属于次生矿物,常见于汞矿床氧化带。
语言特征
应用领域 主要出现在地质学文献和矿物分类研究中,工业上曾用于制作甘汞电极,但现代已逐渐被其他材料替代。需注意与人工合成的氯化亚汞(calomel)存在天然与合成的区别。
若需了解该矿物的晶体结构或具体物理性质,建议查阅《矿物学手册》等专业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