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蟾蜍毒素类化合物
Bufanolide(蟾蜍二烯羟酸内酯)是一类属于强心甾内酯(cardiac glycosides)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蟾蜍毒液(如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和部分植物中。其核心结构由含有24个碳原子的甾体骨架和一个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组成,这种特殊结构赋予其与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结合的能力,从而影响离子转运并产生强心、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在医学研究中,bufanolide类化合物(如蟾毒灵、华蟾毒精)因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被探索作为抗癌药物候选分子。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实验表明,华蟾毒精可通过调控Bcl-2蛋白家族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此外,传统中医将含bufanolide的蟾酥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炎症,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收缩力相关。
需注意,bufanolide具有高毒性,人体过量接触会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因此相关研究需严格遵循毒理学规范。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均对其毒性和应用风险发布了评估报告。
单词“bufanolide”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Bufanolide 是一种甾族化合物,属于蟾蜍毒素类物质(如蟾酥中的活性成分),其结构包含甾体骨架和一个内酯环。
化学特性
应用与来源
相关术语
如需更详细的结构式或研究数据,建议通过专业化学数据库(如PubChem)或文献平台进一步查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