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bukmənizəm/
n. 道德重整运动
Buchmanism 是指由美国路德宗牧师弗兰克·纳丹·丹尼尔·巴克曼(Frank Nathan Daniel Buchman,1878-1961)发起并领导的宗教与社会运动的核心思想和实践体系。该运动最初被称为“牛津团契”(Oxford Group),后来演变为“道德重整运动”(Moral Re-Armament, MRA)。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核心教义:个人转变与“上帝的引导” Buchmanism 强调个人通过深刻的内在转变(或称“心灵改变”)来获得灵性重生和社会革新。其基石是实践“上帝的引导”(Guidance)或“上帝的旨意”。信徒通过静默、倾听内心的声音(被视为上帝的启示或圣灵的引导)、自我省察和坦诚分享(包括承认自己的过错)来寻求并遵循这种引导,以解决个人问题并改善人际关系。
四大绝对道德标准 该运动倡导以绝对诚实、绝对纯洁、绝对无私、绝对爱心作为个人生活的最高道德准则。信徒需对照这些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以此作为个人转变和社会改革的基础 。
强调分享与团体生活 Buchmanism 非常重视在小型团体(“家庭聚会”)中分享个人经历、挣扎、转变和见证。这种坦诚的分享旨在促进成员间的相互支持、问责和共同成长,并吸引他人加入转变的行列。团体生活是其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形式。
目标:个人转变推动社会变革 Buchman 及其追随者相信,社会的根本变革(如解决冲突、促进和平、消除社会不公)必须始于个人的内心转变和道德更新。通过个体的改变影响家庭、社区乃至国家,最终实现世界的道德重整与和谐。在20世纪30-60年代,该运动积极介入国际关系调解等工作 。
历史背景与影响 Buchmanism 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30年代以“牛津团契”之名达到鼎盛,吸引了许多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二战后,更名为“道德重整运动”,更侧重于国际和解与意识形态斗争。它对早期匿名戒酒会(AA)的创立有直接影响(AA的创始人之一曾是该运动成员),其强调的分享、道德准则和更高力量的引导等原则被AA吸收。
权威来源参考:
Buchmanism 是一个宗教术语,根据现有资料显示:
由于搜索结果的权威性较低且信息有限,建议需要学术引用的使用者进一步查阅宗教研究专著(如《现代基督教运动史》)或牛津词典宗教术语条目以确认具体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